把一顆常青樹裝飾得流光溢彩并稱其為“聖誕樹”,早已成為全世界過聖誕的最重要傳統之一。可是這樣的傳統從何而來,第一棵聖誕樹誕生在哪裡呢?為這個問題,兩個比鄰而居的波羅的海國家吵得不可開交:拉脫維亞宣稱,他們從黑人頭兄弟會的曆史文獻中找到了明确記錄,這個星球上第一棵聖誕樹是1510年在裡加樹立起來的,為此,2010年他們熱熱鬧鬧地慶祝了聖誕樹的五百歲生日,還在裡加市政廳廣場上刻上了一個“世界上第一課聖誕樹誕生地”的永久雕塑。愛沙尼亞的鄰居們對此非常不以為然,他們說,1441年塔林的黑人頭兄弟會的成員就在塔林市政廳的廣場上豎起一棵樹并點着火把圍着它唱歌慶祝了,這才是世界上第一棵聖誕樹,比裡加的早了幾乎七十年呢!
到底哪裡才是聖誕樹的故鄉,史學家都說不清楚,咱們普通人更沒法給人當裁判。碰巧這兩個國家兩座城市我都去了,都喜歡,從感情上說也沒法選擇站隊。不過,我覺得裡加人既然敢大張旗鼓地刻雕塑,而塔林人還停留在口頭争論,估計是裡加人手裡的證據更紮實一點吧:)
我是在聖誕節的翌日到的裡加。大冬天裡往北方跑,本來期待一個白色聖誕的,不想遇到暖冬,在愛沙尼亞和立陶宛都不見雪。在裡加的第一個傍晚,正好走到大教堂附近,天空中忽然飄起密密的雪花,瞬間有走進聖誕卡裡的感覺。
第二天雪過天晴,空氣凜冽而清新。裡加老城區近乎完全被水環繞,一邊是孕育了這座城市的舒緩大氣的道加瓦河,另一邊則是一條被公園綠地圍繞、夏天裡可以通遊船的彎彎曲曲的小河。冬天裡遊船是沒有的,但白雪覆蓋下的小河兩岸的景色就如一幅連綿的油畫。
裡加人很清楚小河兩岸處處如畫,所以他們四下擺放了很多這樣的畫框,隻要往那框後面一站,按下快門,你便成了畫中人。
自由紀念碑就在小河邊上,它所在的廣場跟拉脫維亞的幾個重大曆史事件相關,具有某種精神象征性。
從自由紀念碑往城外方向走,就會看到這個華麗的洋蔥頭建築,它的實際體量比照片上要大得多。印象更深的是它的内部,高大的穹頂、令人眼花缭亂的裝飾、從高高的窗戶透進來的充滿戲劇性的光束、表情嚴肅忙忙碌碌的修女,組成莊重而神秘的畫面,宛如電影一般。可惜,内部禁止拍照。教堂内前來禮拜的人很多,不僅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不少時髦靓麗的女子,手捧鮮花,一臉虔誠地低頭喃喃祈禱。據說蘇聯時期搞了幾十年無神論,宗教活動都停止了,沒想到一旦脫離蘇聯之後,拉脫維亞的宗教氣氛依然如此濃重。
藝術學院距離洋蔥頭不遠。這座乍一看象哥特式的紅磚建築其實時新藝術風格的,門口的當代雕塑流露出颠覆傳統的藝術家性格。聖誕期間藝術學院裡正好有藝術品市場,不要門票,是普通市民都可以進去随便看随便挑并可以很平民化的價格帶一兩件自己喜歡的作品回家的那種。我進去逛了一個小時,風格和水平千差萬别,有些作品相當了得。
裡加老城區是世界文化遺産,彙集着從中世紀到新藝術運動的各種不同時代的建築精品。這是着名的“三兄弟之屋“,是裡加最古老的石頭建築,右邊白色是老大哥,十五世紀末建的,中間的黃色的是二哥,建于1646年,左邊綠色這個是小弟,17世紀末完工的。現在白色這座已經改建為”拉脫維亞建築博物館“,進去轉了一下,也不要票,空間很小,但展出圖片文字的信息量不小。
裡加享有“新藝術運動之都“的美譽,老城内外數百座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建築令人印象深刻。關于裡加的新藝術風格建築,我前面已經專門寫了一篇《新藝術的绮麗與俄羅斯名瓷裡的普洱》,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有着近700年曆史的裡加城堡伫立在道加瓦河邊,如今拉脫維亞總統官邸和幾個博物館共享了這座城堡。沒來得及進去參觀(雖然我在裡加住了三個晚上),就在城堡外繞着看了一下,積雪的院子有一種童話般的甯靜,也沒看到什麼境界森嚴的警衛,搞不清到底哪個大門屬于總統,哪些大門屬于博物館。
常被翻譯為”黑頭宮“的黑人頭兄弟會是裡加的标志性建築之一。這座最早建于1334年的建築在二戰中幾乎被完全摧毀,戰後蘇聯時期政府把廢墟拆除移走了,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又重修的。黑人頭兄弟會是在歐洲北部地區從十四世紀一直活躍到1940年年代的一個商人和船主的行業組織,一開始是一支軍事力量,後來漸漸演變為非軍事的社會組織。這個組織的守護神是聖莫裡茨(SAINTMAURICE),他是3世紀羅馬帝國在埃及的底比斯軍團團長,軍團士兵大多是摩爾黑人。在該軍團秘密皈依了基督教,所以拒絕了羅馬皇帝開赴瑞士屠殺基督徒的命令。公元287年,皇帝下令處決了整個軍團6千6百名官兵。莫裡茨在4世紀被封為聖人。黑人頭兄弟會的大門上通常都刻有一個黑人的形象,那就是聖莫裡茨,所以俗稱“黑頭宮”。我曾經在國内某知名旅行社的網站上看到極不負責任的介紹,說這個建築是舊時達官貴人出入的場所,為了顯得氣派常用當時罕見的黑人做門童,故稱“黑頭宮”雲雲,真是想罵人,這也太胡編亂造誤導遊客了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黑人頭兄弟會與市政廳面對面,它門前的廣場就是市政廳廣場。好,主角來了,看到這個鑲嵌在廣場上的銅雕沒有,上面用八種文字寫着世界上第一棵聖誕樹1510年就是在這個地方豎起來的,仔細看,有中文哦!
去裡加有一個地方不可錯過:那就是123米高的裡加聖彼得教堂的鐘塔。這個鐘塔二戰前曾經高達136米,是歐洲最高的木建築。戰争期間鐘塔毀于大火。蘇聯工程師花了十六年時間重修了鐘塔,并且安裝了電梯,讓人們可以在高塔上一覽裡加全景。
雖然9個歐洲的門票相對于裡加的物價來說真的挺貴的,我還是毫不猶豫上了電梯。塔頂果然風光無限,舒緩的道加瓦河、兩岸的新舊建築,全都盡收眼底。細看老城區鋪着薄雪的參差屋頂,有童話氣息彌漫。
這幾個大棚子看着不起眼,卻是重要角色,它們可是跟裡加老城區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單的哦!這是裡加中央市場,歐洲最大的室内市場,這是1920年代建的,原本是用來停放德國齊柏林飛艇的,後來成了市場。市場裡由三千多個攤位,吃的用的什麼都有,價格比外面超市低很多。不過市場裡面居然不讓拍照的,我一開始不知道,想拍一個肉攤,攤主還生氣了。後來看别人寫的遊記裡說,市場裡很高的地方挂着不讓拍照的标記,有點難以理解。
哎,還是不要說這麼多什麼這個必到那個必到了,其實随便走走都挺好。冬天的裡加,白雪覆蓋,樹影疏朗,尖塔林立,再加上壁爐煙囪冒出的淡淡的煙,讓人覺得純淨而甯靜。
裡加冬天的早晨,9點半漫步在大橋上,還可以從從容容看日出。此岸古典,彼岸現代,在朝霞裡都如畫。
老城區的巷子橫七豎八的。以方向感為強項的我都曾經走錯路。也因此偶遇不少計劃外的美景。
聖誕市場有好幾處,主教堂前的最大。熱騰騰的煮紅酒烤香腸、花花綠綠的精美小玩意,還有這些可愛的小玩偶,讓總想盡量避免“童話”這個詞的我有點詞窮。
看,連汪星人都來湊熱鬧了。
在街上無目的地逛逛也挺好的。很多别緻的櫥窗,從呆萌的小玩偶到炫酷的老爺車。
很多環境優雅的咖啡館,酒吧,都喜歡用很大的落地窗戶,于是那窗内的人和物都被框成了一幅幅畫。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白天經過無數咖啡館,裡面坐得滿滿的幾乎全是女人,從青春逼人的美少女到優雅的老婦人,三三兩兩的全是女人在喝着聊着,這是咋回事呢!
經過一家理發店,覺得裝飾風格既簡潔又懷舊,很别緻,就拍了。回來看大圖,發現牆上很多名人理發的照片,包括貓王艾爾維斯.普萊斯利。難道,貓王在這剃過頭?
喜歡未來之戀:愛上機器人請大家收藏:()未來之戀:愛上機器人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大明:從寫話本到一字并肩王 藍星評估報告 綜漫緻郁系作家,讓女主淚灑 水浒之浪子燕青 向風柳如雲全文免費閱讀完整版 在後宮拒寵的八百個心眼子 我在青雲峰教徒弟的日子 穿越之我成為了天道的救世主 穿越獸世:唯一人類她殺瘋了 臨塵初上 穿越獸世之滅世 買!買!買!凝脂嬌妃有購物系統 娘娘超會撩,誘得禁欲太子心肝顫 苟在明末當宗室 神奇的時空之旅 繁花似錦,盛世不衰 退婚女配?無所謂我的愛人是蒼生 太平軍在明末 我為了少主威嚴欺負下老婆沒錯吧 謀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