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存芳便和她玩得最好哩!”昕姐姐……聶徵一怔,電光火石間想起了一個名字:聶昕,樂宜公主。樂宜公主本不姓聶,姓梁。她原本是聶澤和聶徵的表姐,母後親妹妹的女兒。昔年姨父早逝,留下孤兒寡母,某一年受母後之邀到皇宮暫住,先帝見了這個侄女很喜歡,收為義女,冊封為樂宜公主。那年樂宜公主十五歲。三年後,樂宜公主以和親的身份遠嫁塞北。先帝收此義女的舉動,在私底下曾引發諸多浮想和流言,以為皇帝有心效仿舜帝,坐擁娥皇女英,不過以此為掩蓋罷了。從此後之事不難看出,先帝确是深謀遠慮,隻怕從一開始,樂宜公主就是他選中的和親公主。聶徵和這位表姐的關系說不上多親近,多年來,其人面貌也早已模糊蒙塵。但他知道姨母與母後是生得極相近的,正如他與聶澤一般。而他和聶昕站在一起時,也常被人說像極了“親姐弟”。——薛存芳可曾親口說過,那人是聶澤?不曾。以薛存芳過往之秉性,那人或許更應是一位女子……何況他知道,十一年前,聶昕和薛存芳是有過接觸的……難道是那時……心下頓時豁然,隻是還來不及反刍自己的諸般心緒,又被對方牽引出一片憂慮。——他為何在這時執意去匈奴?太皇太後的話,在座之人興許隻當戲言,不會放在心上,可聶徵卻隐隐覺得:她是對的。他攥緊五指,不過躊躇一瞬,随即轉身離去了。檀玄覺得眼前的這位“中山侯”有些奇怪。為了中山侯此番塞北之行,皇帝特意從禁軍裡抽調出三十人,皆是個中好手,又命他這個“都指揮使”統轄諸人,一路随行護送。對中山侯之看重可見一斑。中山侯上了折子,得來皇帝的朱批和一道聖旨,當天就迫不及待地催着啟程了。他們一行人和中山侯在城外的小樹林裡碰頭,中山侯帶來了四個人。其中有兩位美貌女子、一位年輕男子,還有一位檀玄識得——是藥王谷的孟公子。在中山侯的授意下,他們連夜趕了一晚的路。晨光初霁時分,一行人在臨近驿館裡落了腳。孟雲钊去後廚給薛存芳煮了碗藥粥。有人聞着味,奇道:“這位爺莫非身體不适?”“剛出京城不到一百裡,就水土不服了?當真是嬌養出來的貴公子。”“你們擔心什麼?藥罐子出門自然不會忘了藥,正如纨绔出門也不會落下紅顔知己,忘得了尋歡作樂。”這話聽來便滿是嘲諷之意了。檀玄冷冷掃去一眼,被他盯上的神色頓時不複松懈,個個噤若寒蟬。“管好你們的嘴。”他知道這撥人大多勳貴出身,能得皇帝看重,從禁軍的數萬之衆中挑揀出來,自然個個是真材實料,容不得一絲摻假。家世不凡,加上武藝高強,足以叫尋常人心高氣傲了。對于中山侯這種蒙受祖輩餘蔭、終日不務正業的有名纨绔,必然是看不過眼的。他們對中山侯其人是喜是惡不重要,要緊的是此次他們的任務隻有一項:保護好“中山侯”的安危。檀玄敲打了諸人一番,以圖幫他們把這個念頭深深拓進腦海裡。于此間不過休憩了兩個時辰,中山侯那邊便派人來催了。檀玄微感訝異,但沒有表露出來。不出多時,他就發現——中山侯是有意在趕路。一天裡他們往往隻休憩兩個時辰,夜裡披星戴月地穿行在官道上是常事,伴着夜風和蟲鳴、馬蹄笃笃地行進;期間下了一場雨,衆人披上鬥笠和蓑衣,穿行在雨幕間,如常踏過泥濘地;馬累了便在沿途的驿館裡解下鞍辔換馬,不過——人累了呢?檀玄擔心的人不在他們的人裡。京城往最北邊的劍塹關相距八百裡,有官道直通,快馬加鞭三四日可達,戰時急着往京中傳送邸報,最快可一日抵達。不過那都是輕裝簡行、騎禦了得且經驗豐富的兵士,一路不吃不喝,不停不歇才可做到。檀玄不覺得往日錦衣玉食供養着的王公貴胄能經受得了長途跋涉的奔波,另一方面,他們本來也無必要去吃這個苦頭。孟雲钊前幾日給薛存芳熬的是藥粥,裡面放了兩三味補物,是個不愠不火的溫養的方子。這幾日卻是背着諸人,往往等他們睡下才鑽進後廚,給薛存芳熬的不再是藥粥,而是純粹的湯藥了。等到孟雲钊走後,檀玄潛進後廚,找出藥渣送到鼻下。他擰緊眉心,覺得有必要去找中山侯說說話了。照這麼下去,隻怕中山侯還沒到北疆,這人便見“危”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攝政王今天也想辭職+番外 星辰似你 王府後院有條龍 明戀+番外 大當家+番外 億萬萌寶:老婆大人哪裡跑 給神靈一點點小小的眷族震撼 天選之子第五宣 麟台風波錄 從未忘記+番外 君子好求[修真] 後宮三千都是我+番外 輪回列車 許君一生+番外 恃寵而作 妖孽橫生+番外 我在末日撿垃圾+番外 給鬼做擔保人 如人飲冰+番外 港片:紮職就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