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托斯卡納,人們立刻會聯想起波浪般舒緩起伏的田野,點綴着絲柏樹的蜿蜒的小徑,漫山的葡萄園與向日葵,美酒美食裡的意大利式田園詩。其實在托斯卡納的南部,還有着一片更為野性和神秘的土地:在這裡,肆意蔓延的深谷和溝壑切割了森林和田野,其間點綴着由意大利半島上最古老的民族伊特魯裡亞人建立的古老城鎮以及連接這些城鎮的巨石走廊。
這是一塊由火山凝灰岩構成的土地,那些古鎮就是在凝灰岩中孕育而生----遠古的居民在凝灰岩中開鑿洞穴作為安生之所,後來雖然在地面上蓋起了城堡教堂樓房,但這些建築都與它們腳下的凝灰岩有着同樣的色彩、質地和古老的氣質,于是這些古鎮便被稱為了“凝灰岩之城”(CITTADELTUFO)。索拉諾(SORANO)便是這些古鎮中的一個。
如果你是從東北面的山谷駛向索拉諾,你不太可能錯過它。一個峰回路轉的急轉彎處,對面山谷上的景色很容易讓你分神,在那裡,一大堆瘦瘦長長的石頭房子仿佛毫無縫隙地密密麻麻疊在一起,在懸崖上疊成了一座古城。那造型是如此的獨特,足以勾起一個匆匆趕路的過客的好奇心,希望有機會到其中一探究竟。
我在複活節假期中來到了索拉諾,城中的寂靜讓我有點吃驚。四十多公裡外的天空之城CIVITA遊人如織如同廟會,即便十公裡外另一個“凝灰岩之城”PITIGLIANO也是一(車)位難求,這裡想讓照片上出現一個人影都得等半天,而且拍來拍去就是那幾張有限的面孔。
索拉諾的時光仿佛被封存在了中世紀。起源于現在的托斯卡納首府佛羅倫薩并曾席卷整個西歐的文藝複興視乎從來不曾光顧這片山谷。整個鎮子就是由粗犷厚重的石牆簇擁着錯綜複雜的的小巷和台階構成的大迷宮,幽綠斑駁的苔痕遍布每一處牆壁道路和台階。
貓咪有點寂寞地在門口張望。
拱門,沒完沒了的拱門,大大小小各式各樣。
這是美爾裡門(PORTADEIMERLI),是舊時索拉諾的下城門。
城中有從前的猶太人聚集區,稱為GHETTO,後來這個詞演變成了城市中的貧民區代稱。雖然猶太人在二十世紀早期就離開了索拉諾,這段街道依然保持着這個名字。
城中有兩處古老的要塞。位于低處的這個叫做MASSOLEOPOLDINO,是利用一塊自然風化形成的巨大岩石修築而成,中世紀是用來保護它身下的村莊的重要堡壘。
站在MASSOLEOPOLDINO要塞頂上的鐘塔上四望,感覺就象站在一條大船的船頭,索拉諾層層疊疊的屋頂如同一股激流從前方湧過來,然後被“船頭”分成兩股,順着“船舷”兩側繼續向後蔓延。那樣壯觀的全景隻有航拍才能體現,地面上任何一個角度都不行。上圖中高處還有一處城堡,那是索拉諾最重要的古迹歐爾西尼要塞(FORTEZZAORSINI)。因為之前看介紹說這個要塞現在被改造成了一個挺棒的酒店,我就沒有上去。後來才知道,酒店隻占用了一部分建築,而要塞的城門城牆壕溝隧道等等還是可以自由參觀的。有點遺憾。
在MASSOLEOPOLDINO頂上看到對面山上有兩處觀景台,可以想象在那裡隔着山谷眺望山崖上的索拉諾應該很壯觀,卻不知道怎麼到達。問了難得遇到幾個遊客,都說他們也在找路。正在亂轉中看到一對男女抱着堆剛采購的食品走進巷子,心想一定是當地人了,便問到什麼地方可以看到好的全景,對方回答說“我們陽台就可以看,超贊的!”然後就熱情洋溢地把我帶到這個陽台上。說實話,從陽台看到的全景還不如要塞上的,但這樣明媚的春日裡,有這樣一方小天地,曬着太陽,聽着山谷裡的水聲,俯瞰着古鎮的屋頂,吃着美味的午餐,實在是令人羨慕得很。原來這對夫婦在這裡買了一套度假屋,複活節就來逍遙幾天,妻子是米蘭人,丈夫卻是地道的美國人。我說這地方真安靜,人真少,那丈夫說:“今天人少,但是還有人。我們昨天到達的時候,根本看不見人!”
光顧完他們的小陽台,這對熱情的夫妻又把我帶到距離他們家不遠的一處平台上,充滿驕傲地說:“看,多棒!你可以看到山谷裡的溪流!”其實那地方我已經到過一次了,為了不負他們的美意隻好假模假樣又拍了一張。然後我指着對面山崖頂上說:“我想去那裡!”那妻子下意識地看看我的鞋說,那要爬山哦,不少路哦,你确定?在得到肯定的答複之後,兩人又熱情地把我一路帶到美爾裡門邊說:“從這出去,走進樹林裡的小路,穿過那座橋,然後再穿過一座橋,那邊有路标。記住要走最左邊那條路,因為另外兩條要長很多,大概二十多分鐘能到達。千萬注意别滑倒了。希望你順利到達,安全回來。如果你願意,回到村子可以随時來我們家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走下這些台階,穿過美爾裡門,便進入了山谷中。這時才知道,我已經進入了“凝灰岩之城考古公園”。這是一個面積巨大的考古公園,面積覆蓋了附近好幾個古鎮周邊的伊特魯裡亞考古遺址。那個觀景台位于一塊叫做聖洛克(SANROCCO)的巨石上,這個名字源于曾在那裡存在過的一個古代教堂,而通往它的路,要經過伊特魯裡亞人的巨石走廊。
這些巨石走廊在意大利語中被稱為“VIECAVE"。VIE的意思是路,而所謂CAVE通常是指采石場。這些路真的是在石頭中鑿出來的,很多段落幾乎就是直上直下的石壁。
這些巨石走廊最初是伊特魯裡亞人為了連接他們各處的墓葬和居住點而修建的。伊特魯裡亞文明于公元前一千年在亞平甯半島上崛起,在公元前一世紀被羅馬征服。當羅馬還是台伯河邊剛剛興起的小城邦的時候,伊特魯裡亞人已經創造了半島上最先進的文明,他們有精湛的金屬冶煉工藝,發明了自己的語言文字,布設了發達的海上貿易網絡……由于羅馬早期開明的政策,第五代第六代羅馬王都是伊特魯裡亞人,他們從自己的故鄉引進了大量能工巧匠,讓羅馬七個山丘之間的沼澤地排水變成新生的平地,并興建了許多大規模工程,那座永恒之城才有了深深的根基。
看看這直上直下的石壁,想想都是至少兩千多年前的人用手工從山崖中開鑿出來的,真有點難以置信。這些巨石走廊在伊特魯裡亞人消亡後很多年依然在當地發揮着重要作用,索拉諾的這條路,從中世紀後期一直到1940年,都是索拉諾通向西北方向的平地以及另一座凝灰岩之城索瓦那(SOVANA)的唯一通道。
那個好心的米蘭女子再三叮囑我走最左邊一條路,讓我節約了不少時間和體力,卻也錯過了一些精彩。後來我才知道,另外兩條路上有更多的伊特魯裡亞人的墓葬和石窟。我走的這條路也有一些石窟,最接近鎮子的地方有一處很大,三個石窟内部相通,又各自有對外出口,加起來面積超過一百平方。石窟中有稻草堆成的“床”,有燒火的地方,大約是模拟遠古居民居住的樣子。其實索拉諾一帶有很多這樣的古代穴居,所以它又有“托斯卡納的馬泰拉”的别稱。去年剛剛成功被選為2019年的歐洲文化之都的馬泰拉是意大利南部一處古城,以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穴居而着稱。索拉諾的很多穴居現在被居民們當成了儲物室,我在城中就看到幾處。有的居民明明住在緊靠着的石頭房子裡,卻願意把門牌釘在已變成倉庫的穴居門外,是想向曆史的緻敬吧。
山谷裡很濕潤。雖然隻是早春,巨石走廊裡卻是滿目蒼翠,山林裡也是各種野花盛開。走在這樣的路上,真有一種置身于時間之外、塵世之外的感覺。
終于來到了那個山頂的觀景台上,頭頂風吹雲動,山谷裡回響着這溪流的聲音,那座與凝灰岩山崖一樣色彩和質感的古鎮索拉諾站對面的山頂上,默默無語,卻讓人怎麼也無法忽視。那樣的畫面,讓人想起一個詞,地老天荒。
遠看這些房子,真象不留縫隙地疊成了一堆。其實半小時前我還穿行在它們之間迷宮一樣的小巷裡。
仔細看,還可以看到石壁上不少廢棄的石窟。
從對面山上下來,回到索拉諾鎮中心,天氣變得更明媚了些,鎮上的遊客也稍稍多了幾個。
最熱鬧的畫面也不過如此而已。那個穿白毛衣的是一家小店的店主,因為沒什麼生意,幹脆跟路人聊天。
其實索拉諾人對發展當地的旅遊還是蠻用心的。複活節,最主要的一條街道上每家每戶都挂上了風格一緻的彩蛋花環。鎮上有不少景點介紹牌,而且還有免費WIFI點,隻要你下載了相關應用,走到WIFI點就可以從手機上查閱身邊的景點的介紹。這樣的場景總讓我有點糾結,一方面心疼當地人的用心良苦,希望他們的努力能換來回報,另一方面,又擔心一旦遊客蜂擁而至,眼前的古樸甯靜蒼涼便一去不回了。作為一個遊客,這樣的糾結在我們面對世界各地的古鎮時都常常繞于心間吧!
喜歡未來之戀:愛上機器人請大家收藏:()未來之戀:愛上機器人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苟在明末當宗室 買!買!買!凝脂嬌妃有購物系統 謀妝 穿越獸世:唯一人類她殺瘋了 穿越獸世之滅世 大明:從寫話本到一字并肩王 我在青雲峰教徒弟的日子 向風柳如雲全文免費閱讀完整版 綜漫緻郁系作家,讓女主淚灑 穿越之我成為了天道的救世主 神奇的時空之旅 我為了少主威嚴欺負下老婆沒錯吧 繁花似錦,盛世不衰 退婚女配?無所謂我的愛人是蒼生 娘娘超會撩,誘得禁欲太子心肝顫 藍星評估報告 在後宮拒寵的八百個心眼子 臨塵初上 太平軍在明末 水浒之浪子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