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實在是太緊張了,距離李林楊計劃中的第一次戰争,越來越近了。資金方面已經有了保障,但軍力方面,現在尚未成型,由不得他不着急。
但練兵這種事情,絕非可以一蹴而就!
李林楊下大本錢去建設一支部隊,不是為了讓這些少年們隻會排隊槍斃的。話說,李林楊很忙,很大的成分就在于攻讀德軍的步兵操典,以及各種軍事著作。德國人的步兵基礎戰術目前來說,還是以排隊槍斃為主的。
普法戰争的勝利,德國的軍事家對其中的勝因總結的最精辟:機動+步兵。
至于戰術:大炮征服,步兵占領!這句至理名言,還沒有被提出來。雖然,軍事家們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意識,但總結還不到位,也就是認識沒有那麼深刻。故此在軍人的眼中,大炮雖然重要,但重要性還沒有超過步槍。因而士兵的重點訓練科目,仍然是細紅線戰術,當然不是原始版本,而是德國經過升級的最新版本。
1883年年初,在全體已經具備了排隊槍斃的“作戰能力”之後,也完成了兵種訓練科目之後,就是戰術的訓練了。
如果是一支成熟的部隊,以舊帶新。那麼新兵三個月上戰場,不是問題,這種情況在各國都比比皆是,當然精銳那是别想了。但,對于一支從零開始的部隊,那就完全不同了,至少必須有一支成熟的小部隊作為種子。
距離李林楊計劃中的參戰,此時時間不多了。戰場複雜不可預料,士兵素質也參差不齊,訓練進度也有先後,因此上,李林楊把一百二十人的部族兵,一分為三。本來兵力就不多,還要一分為三,這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其中一部,四十人,以南皮為排長,呼噜和丁哈恩為班長。這一部,小黑比例較高,占了三分之二,其他的士兵也隻是從國内招來的普通青壯。幾乎全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目前除了排隊槍斃尚可勉強做到,很難在出征前完成全部訓練計劃。甚至在李林楊以及德國教官們看來,幾乎沒有可能練成部隊骨幹的可能。因此這一部乃是李林楊出兵之後的留守部隊,也很可能是計劃中參戰的第三梯隊。
第二部,四十人,小黑和國人比例基本上一比一。這一部就相當不錯了,隻是完成全部的訓練科目需要時間較長,這是參戰的第二梯隊。
第三部,四十人,乃是精銳,小黑很少,完全能夠在出征前完成訓練。
李林楊的計劃并非搞一支類似特種兵的精銳,那玩意在這個時代不現實,而且需要的時間更長。因此他走正規軍的路子!
一支成熟的陸軍小部隊,起碼要有步兵,炮兵,騎兵(偵察兵)、工兵、辎重兵。五個兵種。
四十個兵,至少還需要一個小規模的指揮中樞。
也就是說區區四十人怎麼也得分成六個單位。
這樣的部隊組成,戰鬥力倒是不一定比全部步兵的部隊強大,但是,作為一支部隊的種子,怎麼也不能少了這幾個小單位。雖然規模小,但是這樣的組合稱為排,是有點不大合理,故此,第一個連級單位成立!
指揮中樞:李林楊和壯壯加上五個人。合計七人。
步兵班,班長李大明,下轄兩個三人戰鬥小組。
炮兵班:班長,王選。下轄六個戰士,相當于一個炮組。
騎兵班、丁赫爾(漢人),下轄六個戰士。
工兵班,班長石富貴,下轄六個戰士。
辎重班,班長張鳳伍,下轄六個戰士。
訓練内容是李林楊和教官韋伯少尉協商之後确定的。
拿破侖曾說過:行軍就是打仗。
訓練内容也很簡單,每個月分兵種單位訓練一個星期,然後越野演習一個星期。這個越野演習聽着簡單,就是從圖蓋拉河口到理查德灣,不到八十公裡。
說起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就不簡單了。第一次越野行軍就把韋伯少尉這個德國老兵全部給累趴下了。
話說越野演習,李林楊是要參與的,而平時的訓練,李林楊隻是監督,他事情還是比較多的,不可能整天呆在部隊裡。
八十公裡而已,來回才一百六十公裡,一星期七天,平軍每天才行軍二十多公裡。
聽着真是不難啊,但是,沿海是砂石原生道路,過河是自己砍竹子造筏子,叢林是砍樹穿行,沼澤是一邊打鳄魚一邊探路。要知道,隊伍雖小,兵種齊全,還帶了一門大炮和辎重呢。
第一次越野,單程就用了六天,折合每天還不到十五公裡。韋伯少尉等人是資深軍人,這個不錯,但四五十歲的年齡再加上不很适應這裡的氣候,哪怕是回程坐船,也是累的渾身酸軟。李林楊也是如此啊,而且李林楊還要更累,他也是要參與戰術研讨,解決問題,同樣還要行軍。除此之外,他還要和戰士們談心做思想工作的。
所以,第一次越野,可是累壞了大家夥。嚴重到了:韋伯少尉差點要求辭職!練兵就是這麼苦!練兵就是這麼難!
李林楊以薪水和關懷,總算留住了這些教官。但訓練的标準不能降低!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九域凡仙什麼時候更新 意外, 關于大宋的兩次穿越 都市神醫修仙歸來 龍蛇起兮 四合院:傻柱的人生模拟器 最後的小兵 少有人走過的路 真以為我是癞蛤蟆? 穿越到大漢第三帝國 嘉靖承明 靖康蒙塵 水浒之挂機系統 家父朱元璋 諸葛亮三顧茅廬請我出山 明末遼東從軍行 誤入恐怖遊戲以後 我真沒想當皇帝皇位是自己飛來的 一見鐘情,我和你 首輔!夫人又炸翻京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