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顧汾,華青雲的臉色頓時沉下來。顧汾雖然挂着刑部尚書的頭銜,但不任實權,這些年更是少入朝堂。老家夥怎會在這個時候發聲?華青雲一介首輔,卻對這位朝中老臣難以解釋。
“刑部也是閑的沒事做了,明明有這麼多案件、律例需要處理,居然還有心思操勞皇帝的家事。”華青雲警告蘇克勤,讓他帶領刑部趕緊轉移視線。皇帝秘密處置了康妃,想必不是光彩事。為了大局穩妥和皇帝的臉面,華青雲打算和顧汾親自聊聊。
比起其他的京師官員和朝中要臣,顧汾及其顧府算是顯赫一時。倒不是他坐上尚書的職務,而是“實風四大家”之一,黃傕的門生。當年皇帝天下初定之時,便邀請黃傕、顧笙、唐國望、王炎恪四位大儒入仕朝廷,因為注重“實學”和革新風氣,被人們稱作“實風學派”。他們的思想和政治主張,多迎合那些新興紳商和行商的觀點,并在某種程度上為王啟所接受。
但論起其中最要命的,則是黃傕——反對太祖太宗時期确立下來的獨斷體制,要求恢複宰相制度,公開叫嚣廢除《興皇大禮》這一祖訓。因為這件事,皇帝差點将黃傕罷官貶職,還是在唐國望等人的勸谏下才作罷。顧汾,是顧笙的族弟,卻也是黃傕的學生,同樣也承襲黃大儒的不少思想。
比如依律治國,反對專斷,便是黃傕的主要觀點。顧汾幾乎毫無保留地研學下來,并且在律法上有很大的貢獻。天命三十年頒布制定的《興國商律》,便出自他手。這條商律至今仍在沿用,處理與海外貿易和城市商業相關事務。
然而,在頒布興國商律後,顧汾就基本上撤出政治舞台,隻是在天命四十三年時重新出任刑部尚書,然後修訂《興皇律》,一直到現在。
于華青雲而言,顧汾不是勳貴藩王,又不是三公,在職權地位上他是高于顧汾一頭的。然而,華青雲仍然以學生的姿态探望先生,态度也恭謹,還帶不少補品。隻是,一進入顧府,華青雲就聞見了濃郁的中藥味。
華青雲不禁皺眉,心想顧尚書什麼時候得了重病?還是說老夫人身體有恙?在疑惑中,他在正廳見到了顧汾。“顧尚書,近來可好啊。”問候時,他還不忘打量着顧汾的身體,發現不符合自己的印象,依然健康強壯,隻是擡頭紋又加深了幾分,展露些猙獰。年歲大了,人總會有的。
“是華首輔啊,也别怪下官禮節不周,但年紀大了,不方便動彈。”這話是借口,畢竟腿腳不便的人,可沒幾個像顧汾這樣,将腿搭在軟榻上,表現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但華青雲還是忍住沒有戳破。
見到華青雲不動聲色,還像個學生一樣在旁邊站着,顧汾微微一笑,便吩咐人給他安排座位,接着,便是正題。“不知道首輔前來寒舍,是有什麼事情囑托?”顧汾也就比平國公小了一歲,但長者風頭正盛,給人一種無形的壓力感。就連華青雲這種天天面見皇帝太子的,也不免矮了一頭。
“今天鄙人過來,是希望尚書那邊能管好刑部,畢竟有些事情關乎陛下,沒必要斤斤計較。”華青雲穩住心态,向顧汾傳達一個訊息。康妃的秘密處死,刑部千萬别插手——他知道,顧汾留了不少門生和後輩在刑部、大理寺中,大部分都是心懷公正和關心的青年才俊。但是,他們也多是愣頭青,對這種秘密刑罰并不贊成,這次跑到内閣質詢一番,實在是讓自己難以應付。
華青雲還不知道來龍去脈,不能胡說;但牽扯到皇家,他需要冷靜一番。顧尚書,你也知道,陛下向來不喜歡外人幹涉家事的……”
“這叫做家事?這明明和朝廷律法息息相關!”顧汾打斷了首輔的話,并生些愠色,“下官記得在二十年前,就與陛下辯論過一番,白衣衛、诏獄、東廠,這都是弊政。曆朝曆代,哪有君主設立這種特務機構,去監視官吏百姓的?我朝以律例治國,卻開了這樣的惡例,實在是讓人心寒!”
這話,顧汾不知道對外人說了多少遍,向來注重律例的他,極力反對像白衣衛、東廠這樣的秘密機構,代行刑務。且不說這些機構在前朝的危害,如今更是彰顯着皇帝的“獨斷”。這與顧汾的理想并不符合。
華青雲理解顧汾所想,但不認同他的理念——在顧汾看來,或者說在“四大家”理想中,皇帝應該是萬民之代表,理應寬仁治國,以律法為器,以百姓為重。這話固然沒錯,但華青雲是一位現實主義者,對顧汾解釋不了太多。
誠然,王啟在位這麼多年沒有大過,算得上一位合格的君主,但能多少貫徹顧汾等人的理念,那是沒辦法衡量的。何況,皇帝本身是一位有主見的統治者,對待天下百姓和江山庶務,有自己的見解。至于白衣衛和诏獄,這不符合顧汾等人的期待,但華青雲非“言官”出身,對這種事阻攔不了。
“你走吧,這件事也别來勸我。”顧汾下達逐客令,不想和華青雲多加辯論,“至于刑部的人,雖是我的學生,但也做不到一呼百應。有什麼事,他們得自己面對,而不是因我出面。”顧汾這話純粹是給皇帝聽得,而非華青雲;但誰都知道,刑部官員跑到内閣求見,尚書“功不可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話至此已經聊死了。
華青雲識趣離開,回到宮中。
孫克勤一副狼狽的模樣,顯然是與本部官員舌戰了幾百回合。這不怨他,孫大人隻是右侍郎,在他的上面還有位左侍郎——這位也是顧汾的門生,而且還公開支持刑部和自己“唱反調”。
孫克勤本想用律例和他們争論幾句,但誰知道他們一句接着一句,讓勢單力薄的孫克勤很快敗下陣來。“首輔,下官失敗了……”孫侍郎一臉羞愧,隻覺得自己這麼多年的律例白讀了,居然連衙門新人都說不過了。
“也不知道陛下是個什麼态度,待我過去觀察一下……”見到孫侍郎灰頭土臉的樣子,華青雲愈發覺得這事不能再等了,必須要和皇帝商讨一番。其實,他也想知道其中的細節,畢竟多一份信息也不算壞事。
然不巧的是,王啟這時并未在禦書房或宣政院,而是去了翊坤宮陪伴皇後。沒辦法,華青雲隻能改日再來,按照皇帝的秉性,今天大概也不會來禦書房了。
“阿啟,你說這顧尚書,到底是什麼來頭,竟然還能和你對着幹?”獨孤若雪倒在王啟的懷裡,手上還摟着一隻娃娃——一頭可愛的小老虎。也許是江南那邊的習俗,甯王妃入宮時送來的這玩意,說是保證平安。
抱歉,獨孤若雪真的沒聽說過這種寓意,但見到小老虎做工精美,就收下了。在收到這娃娃後,還不忘向王啟炫耀一番,表示:你沒有過這樣的待遇吧。
“顧尚書算是和太傅平輩的老臣,但是這家夥……”王啟有些郁悶地撓頭,認為這家夥是個麻煩人,“他師承黃傕,是本朝的大儒,但和那些老腐儒不完全一樣。這些人,主張變法革新,又鮮明地反對空談治國,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對于太祖太宗定下的規矩,反對頗多。”王啟還提到,前指揮使唐國望也是其中之一,隻不過他更關注軍政,京師六衛和白衣衛,便是他重建的。
可正因如此,唐國望和黃傕在晚年的關系很差。因為唐國望主張白衣衛該有生殺大權,威懾朝野,才能樹立朝廷的權威;但這與黃傕支持的律例治國背道而馳,他認為唯有完善的律法,才能治理好江山。
王啟自然兼而采之,但這樣的做法在黃傕及其門生顧汾來看,是一種不可理喻的背叛。也就是王啟氣量大,要是太祖,對這樣的臣子定然是容忍不得。
“少關心這點事,和你關系不大。”王啟不希望獨孤若雪擔心過甚,連連寬慰。但自己無意中又說這麼多話,勾起獨孤若雪的心思來。“顧汾年俞古稀,是時候緻仕回鄉。朕再思考,要不要讓他趕緊卸了官職……”
“你這不就是過河拆橋?”獨孤若雪聳了聳肩,嗆皇帝一句,“阿啟,你可真是記仇。”說着,她扮個鬼臉,試圖逗笑王啟。
然而,王啟一反常态,這次沒給獨孤若雪“好臉色”——什麼叫過河拆橋,這是朕大度好嗎?
喜歡皇後的轉生日常請大家收藏:(xiakezw)皇後的轉生日常【俠客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重生了,老婆死都不肯離 棄女為鳳 彪民出山 蘸火 贈爾歡顔+番外 最高欲 望者 婚後戀愛 (綜英美同人)[綜英美]瘟疫喵+番外 零零後整頓娛樂圈 覆舟+番外 功法速成!我理應一鎮天下 睡眠少年 歸元神墟 (曆史同人)當花木蘭遇到祝英台 家雀 要命,被禁欲大佬謀婚了 風評持續被害 我為病嬌吃糖 (綜漫同人)主JOJO白蘭今天也在愉快地生活 色衰愛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