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小說網

592小說網>強明的意思 > 第665頁(第1頁)

第665頁(第1頁)

李明睿見皇帝似乎有所考慮,請求皇上當機立斷,離開北京,龍騰虎躍;困守危城,毫無益處。午飯後,崇祯與李明睿的對話繼續進行。晚飯以後,崇祯感到“南遷”還有不少問題要研究,再次破例,召見李明睿,兩人促膝而談,讨論“南遷”途中的糧饷接濟、軍隊駐紮、動用内帑等具體事項。談話結束,李明睿出宮時,已是深夜二更時分了。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會談,時間是大年初三,人們還在忙于過年,崇祯卻在考慮自己的退路——“南遷”。平心而論在當時的情況下,“南遷”似乎是擺脫困境唯一可供選擇的方案。長江中遊有左良玉十萬大軍,下遊又有江北四鎮的軍隊扼守長江天塹,南京比北京要安全得多,即使北方陷落,偏安于江南,還是有可能的。問題在于“南遷”意味着放棄宗廟陵寝,難以啟口,必須有内閣、六部的重臣出來力排衆議,形成朝廷一緻的共識。遺憾的是那些大臣都怕承擔罵名,不敢提倡“南遷”。正月初九,他向内閣六部大臣提出“朕願督師”時,大臣們争先恐後表示願意“代帝出征”,沒有一個人提到“南遷”。然而形勢越來越緊急。李自成進軍山西後,發布聲讨明朝的檄文,其中的警句——“君非甚黯,孤立而炀蔽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盡管李自成說“君非甚黯”——皇帝并不壞,崇祯還是頒布了一道“罪己诏”,深刻地為國家危亡而檢讨,一再聲稱都是朕的過錯。他的本意是想凝聚日趨渙散的民心,挽狂瀾于既倒。可惜的是,事已至此,空話已經于事無補了。崇祯再次想到了“南遷”,單獨召見驸馬都尉鞏永固,向這位皇親國戚征詢救急對策。鞏永固極力鼓動皇帝“南遷”,如果困守京師,是坐以待斃。不久,李明睿公開上疏,建議“南遷”。他說:如果皇帝“南遷”,京營兵可以護駕,沿途還可以招募數十萬士兵。山東的一些王府可以駐跸,鳳陽的中都建築也可以駐跸,南京有史可法、劉孔昭可以寄托大事,建立中興大業。北京可以委托給魏藻德、方嶽貢等内閣輔臣,輔導太子,料理善後事宜。崇祯把他的奏疏交給内閣議論。内閣首輔陳演反對“南遷”,示意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嚴厲譴責李明睿的“邪說”,聲色俱厲地揚言: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李明睿不服,極力為“南遷”聲辯,援引宋室“南遷”後,國祚延續一百五十年的先例,反複論證,隻有“南遷”才可以有中興的希望。崇祯對光時亨的意見很是反感,當面訓斥他是出于“朋黨”的意氣用事,下達聖旨:“光時亨阻朕南遷,本應處斬,姑饒這遭。”态度雖然十分堅決,但是大臣們都緘口不言。都察院左都禦史李邦華是支持李明睿的,他寫給皇帝的秘密奏疏,提出折中方案,派遣太子“南遷”,把南京作為陪都,留下一條退路,維系民衆的希望。崇祯看了他的奏疏,贊歎不已,興奮得繞着宮殿踱步,把奏折揉爛了還不放手。立即召見内閣首輔陳演,對他說:李邦華說得對!陳演是堅決反對“南遷”的,故意向外透露了這個消息,并且鼓動言官猛烈抨擊“南遷”的主張。崇祯感受到“南遷”的壓力,立場發生微妙的變化,他再次召見内閣輔臣時,作出了和他的本意大相徑庭的決定:死守北京。他的理由是:如果朕一人單獨而去,宗廟社稷怎麼辦?陵寝怎麼辦?京師百萬生靈怎麼辦?國君與社稷同生死,是道義的正統。閣臣們建議,讓太子“南遷”,延續國祚。崇祯反駁道:朕經營天下十幾年,尚且無濟于事,太子這樣的哥兒孩子家,做得了什麼事?先生們乘早研究戰守的對策,其他的話不必再講了。大明忠烈南遷的提議又失敗了,現在的崇祯皇帝已經陷入到了孤立無援,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做才好的地位之中。流寇正在一步步的逼近京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指揮的流寇到達北京。北京局勢十萬火急,急令駐甯遠總兵平西伯吳三桂入援京師,吳三桂接令後,雖兵發京師,卻是行動遲緩。這時的吳三桂已經變得舉足輕重。崇祯目前可以期待的隻有兩支部隊了,一支是甯遠的吳三桂,一支是福建的丁雲毅。福建離京城太遠,況且丁雲毅桀骜不馴,崇祯沒有成功調動他的把握,于是隻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了吳三桂的身上。吳三桂三月七日接旨,三月十日放棄甯遠,三月十六日到達山海關,對于一支軍民攙雜的二十萬人來說,這個速度不慢了。吳三桂是可以丢下百姓飛奔北京,可是李自成還沒到北京,沒有必要十萬火急,但很快情況便不一樣了。十七日,李自成親率大軍環攻九門,京城攻防戰正式爆發。李自成攻北京始終都是一個天大的謎案。流寇雖然一路斬将,也不過占了山西。明朝重京畿而輕外省,曆來在北京集結重兵。三大營号稱四十七萬,雖然虛額很多,但半數應該有的。戰鬥力固然不強,可是滿清兵多次兵臨城下,京營也算得上久經戰陣。北京的城防甚為堅固,多次外敵兵臨城下都無法攻破。崇祯年間滿清也多次打到北京,京營野戰也許不濟,守城起碼能堅持數月,此外還有紅衣大炮的幫助。流寇攻堅能力很差,一個甯武關就損失上萬精銳,為什麼攻北京如探囊取物?崇祯遲遲不南遷和命太子南下也不好解釋,君王死社稷是壯烈,可是有哪一個願意當亡國之君的。和其他朝代不同,明以南京為陪都,太子駐南京前朝也曾有過。崇祯不至于昏庸到這種程度。可以說崇祯在流寇逼近時是不相信城陷的,而且文武也有這個信心,否則早就四散逃亡了。應該說崇祯在流寇逼近時是不相信城陷的,吳三桂不日即到,一旦流寇被困于堅城之下,各地的勤王兵馬也會陸續開到。崇祯不需要長期守城,隻要能堅持個把月就會轉危為安。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李自成兵臨城下之際,派出太監杜勳為使與崇祯議和,開出的條件是:“議割西北一帶分因而王,并犒勞軍銀百萬,退守河南”,“願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招兵助制遼藩,但不奉诏與觐耳”。眼看就要進城了,竟然開出這麼優惠的條件?而崇祯在社稷颠覆的時刻居然不應允。李自成已經占據了陝西河南,割不割都一樣。而且他也已經自立為王了,現在就是掏出一百萬銀子的事,還可以借助他去剿滅張獻忠等寇,甚至抵抗滿清。即便将來尾大不掉,也比城破國亡強一萬倍。假設崇祯接受這個城下之盟,李自成就會解圍而去,丢掉到手的勝利。但是這一切謎案卻永遠不會有謎底了……在崇祯發出“勤王令”後,吳三桂總算還是發兵勤王了,相比于其他将領好了不知多少。崇祯發出征召全國兵馬“勤王”,卻幾乎無人響應。劉澤清謊報墜馬,腳受傷,借故不奉诏。隻有唐通部離北京近,率八千人馬先到北京。這真是杯水車薪,怎能救得了明朝的危亡!恐懼的氣氛籠罩着京城,城外流寇攻城一聲比一聲更急,幾乎所有的希望都已經失去了。“勤王之師到哪裡了?”一直到了最後,崇祯依舊沒有放棄希望。新任兵部尚書張缙彥長長歎息一聲:“陛下,哪裡有什麼勤王之師啊!現在咱們京城,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了啊!”崇祯呆若木雞,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過了半晌才長長歎息一聲:“朕非亡國之君,但大臣卻都是亡國之臣那!”到了這個地步張缙彥也不在乎什麼了:“陛下,城中三大營的人跑的跑,散的散,人心聚攏不起來了,現在咱們手裡可用之兵隻剩下四萬了。偌大的北京城啊,這區區四萬老弱殘兵,根本守不過來,頭上平均三個垛口,才能分派到一個士兵。除這四萬老弱之外,還有宮中公公數千人協助守城,加一塊兒也頂不了多大用。而且這幫老弱殘兵長期欠饷,這回還是因為要他們拼命守城,才每人發了一百個錢,因為沒人管飯,他們還得經常請假,跑到城下自己買燒餅充饑那。”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家電人生【兩部】  浴火雀靈  彭格列馬甲入學高專的正确姿勢  有情人  她與男魅妖結為道侶  合同制戀愛  你是神明的饋贈  我才沒有想你  城外有城  教授家的小可愛  愛情來襲請接招  鲸落在深海  人間何處不歡喜  團扇家族使命必達  嫁給殘疾戰王後掃盡天下财  甜鹿撞心頭  原來可以這樣愛  長公主她不對勁  庶女也逍遙  我綁定了生活系統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