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與高三部分部分對應的,也隻有滅燕後短暫的結局部分。所以小說的最後,可能有些傷感,也是我對這段校園生活的深深惋惜。當然,最後的結局不代表這些同學的結局,以高考考上的大學論結局太絕對也太偏頗。隻能說是部分幾個高考不錯的,我給他安排的結局是在軍政或其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其他方面成功的便放在了其他行業等等。畢竟斷劍情雪是一部小說,所以它的結局也必須有一個說法,于是才有了小說中各個人物的種種結局。不知為什麼,雖然現在都強調重要的是過程,但有些人還是非常想知道一些人一些事的最後結局,我,也不例外。2007.9-2010.6
以上就是我對整個校園生活結合小說的一個小結吧,一路記憶,路憶無涯。斷劍情雪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在這裡忠心的祝願,所有這些陪我走過的同學,在聯系的不在聯系的,知道的不知道的,以及所有讀過,在讀和沒有讀這篇小說的,都有一個最終的歸宿,能結束自己最有意義的一生。
另外我想說的是,斷劍情雪既然以校園為骨曆史為翼,在跳不出校園小說的同時也必然跳不出曆史小說。而曆史小說不等于曆史,它也是部小說,所以小說中我處處留心幾分掂量,為的就是将曆史方面對讀者的誤導降到最低,以顧及對那些首次接觸這段曆史的讀者。對諸如那些婦孺皆知的荊轲刺秦,秦楚之戰等具體事宜,抑或是關于對某些曆史人物的評價,比如荊轲究竟是混混還是英雄,嬴政是暴君還是明主等等,我采取的措施是避而不寫。目的就是盡可能的排除個人看法,脫離主觀色彩,使其盡可能的貼近曆史減少差别。另外,考慮到像區域地名等對曆史不會有影響的,我都是直接拿來用,而對于當時的曆史人物比如蒙恬王翦王贲姬丹等等我也都是同曆史典故一樣避而不寫,或是轉而代替,希望通過一系列的規避措施來最大可能的減少對讀者的曆史誤導。
關于小說的人物命名,我基本都是摘取我的小學初中高中同學真實姓名中的一字,然後再配以其他字組成,感覺應該不構成侵犯姓名權吧,哼呵,開玩笑了。總之,因為我個人追求一種所謂的“真”,即一切都以最真實做基準,即使事實不善不美,我們也知道,真善美往往不可能全得,講究的隻是孰輕孰重的問題。所以小說的一切内容我也是盡可能的貼近真實,但我不敢保證全是事實,作為小說這裡面總有一些編織,因為無編織便不足以稱之為小說。
最後,關于這篇前言。不僅僅是我這一篇前言,我感覺對于一部好的小說,他的前言應該讀兩遍(如果有的話)。即看前一次看後再一次,一如現在的我在通寫整部小說前寫了這篇前言,等結稿那天我再來讀一次這篇前言然後再适當改改,該删的删該添的添。兩次的目的是,帶着看前看後兩種不同的心态去讀,如果兩次的心境不一樣或是說感覺不一樣,有了新收獲有了新想法,那這篇前言就沒白讀,這部小說就沒白看。
該結的終究會結的,一如該散的終究會散。就此點到為止吧,也就這樣了。是好是壞,自有人評說。而我要做得,便是再度提筆,在一個個孤獨又清冷的白晝黑夜,将我的求學生活一字字書寫下去,直到那天……
第一章水淹大梁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在相繼滅亡韓、趙兩國後,嬴政終于又向三晉中的最後一個國家魏國發起進攻。同年三月,二十萬秦軍也被調離藍田大營,踏上了南下攻楚的漫漫征程。
襄平王宮内,老燕王懵懂醒來還未經梳洗,内侍便前來禀報,說顔懿将軍已經從邊線趕來等候多時了。“秦王不是已經答應不攻燕了麼,還有甚事值得他親自來報的?”老燕王悻悻一語。
在卯時得到秦軍攻魏的消息後,顔懿便将邊線軍事交給莊重之,自己即刻駕馬趕赴襄平。等燕王洗漱完畢出來見他,卻已是禺中時分。
“顔懿啊,又出什麼事了。”老燕王睡眼惺忪的把話說完,接着又用更長的時間打個哈欠。
“啟禀大王,秦國發兵十萬于昨日西進攻魏了。”
“攻魏又不是攻燕,将軍急甚!”燕王置若罔聞,“十萬秦兵由誰統領啊?”
“秦國大将,王贲;先鋒副将,秦歲寒。”顔懿的語氣異常堅硬。
聽到這兩個人的名字,燕王的睡意頓時一掃而光而猛然驚醒。不僅僅是燕王或者顔懿,燕軍任何一人都不會忘記這兩個攻下薊都、逼迫燕王退守遼東的秦國夢魇。
論及國軍将領,此時秦國可謂繁星璀璨群雄并起。自從嬴政将手中王牌名将蒙氏一族調到北方固守雲中,以防北部蠻夷趁秦國吞并天下之際南下中原。同時為給年青後輩的騰飛後進創造機會,滅國大戰中秦國名将幾乎是全數出營,其升其降但憑軍功,截至此時王贲和秦歲寒都已是秦國戰功赫赫的一等一大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快穿!被我和死對頭同人文冒犯到 遇見 男朋友都變成了瘋子(快穿) 路遇白絲空姐,摸手就能掉寶 回到唐朝當偵探 (女配)督主攻略!+番外 小星星+番外 光逝gl 和撿來的男人結婚後 在極品虐文懷了小炮灰的崽+番外 (綜英美同人)現在是超英遊戲場時間+番外 失憶後愛人喪病了怎麼辦 穿成男主跟班的我天天演戲+番外 與君歸+番外 他是唯一的光+番外 綜武:我的神話造物書 穿越之嚣張家姐 神雕:我有嬌師名莫愁 女尊之夫郎别跑 我有後台你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