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夏,劉侍郎是嗎?”
拉過撸起袖子已經準備背後拍闆磚的朱厚照,朱厚炜先發制人站了出來。
“是,臣戶部侍郎劉大夏,見過蔚王殿下。”劉大夏見朱厚炜叫到自己不由一愣,拱手道。
“劉侍郎是真心祝賀王臣、張澤獲封伯爵嗎?”朱厚炜看向劉大夏。
“是,老臣自是真心實意,二位小伯爺為大明培育出此等神器......”劉大夏自不可能被朱厚炜這麼一句質疑慌神,拱手沉聲,有理有據。
一個老臣的沉穩可不是這麼容易被打敗的。
朱厚炜見狀,不由在心中發出一聲冷笑。
武勳,還是朝中目前最有擔當的兩家武勳再得兩爵,你一個曆史上出了名的文官集團人士會真心祝賀?真是說瞎話不打草稿。
對劉大夏這個人,許多明粉對他都不會有太大的好感。
雖然在史書上,他被稱之為弘治中興的頂級功臣,稱他是個清廉高古,整頓軍備、政績卓絕的弘治“三君子”之一。
但實際上因為他本人思想上過于的守成持重,極為保守,對待很多邊防戰事都是“能不打就不打”為原則,很多軍事上的事都帶入他所謂的行政思想,将事情往行政手段上靠,将許多戰争都避了過去。
史書上誇他緩解了大明邊疆的戰事,讓邊疆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減少了不必要的傷亡。
對于明史上這段評價,當初朱厚炜查閱資料時候反倒差點被笑死。
是,這家夥保守的思想是緩解了一段時間邊疆的戰事,也緩解了克扣軍饷、吃空饷和兵權問題。
但那和平是特麼靠忍讓就能讓的出來的嗎?!
偉人都說過: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在劉大夏以後擔任兵部尚書的那段時間,憑他一手的免戰政策下邊防軍日益松懈,極大削弱了武勳的勢力,軍隊的腐朽速度進一步加快!
朱厚照日後為什麼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他一個尚武的馬上天子為什麼不拉攏軍隊中的武勳而要收江彬、錢甯這些小武将當義子重新培養?
因為劉大夏這些人在弘治朝就已經将武人勢力進一步瓦解到無人可用的地步了!
日後朱厚照在武人中找不到什麼幫手隻能選擇自己上去拼刺刀這件事上劉大夏要負很大責任!
還有一件最關鍵也是讓朱厚炜覺得最惡心的一件事就是——這叼毛東西把鄭和下西洋時期大明數十年積累起來的寶貴資料全他娘一把火燒了!
七下西洋啊,大明領先西邊那群蠻子多少時光啊,當年成化爺還準備再下西洋的,就被這叼毛東西這麼毀了!
那可是數代人無數的心血才整理出來的航海資料,就算是徐經這般從宋朝傳下來的街溜子世家都拿不出這麼多寶貴的資料!
可就是這麼寶貴的資料被這叼毛一把火給燒的一幹二淨,讓大明在航海、海戰、造船等等領域一夜回到解放前!
讓大明原本領先時代的技術直接摧毀,出現緻命的斷層!
在那批參與過鄭和下西洋的人員、工匠逐漸凋零逝去後,那開拓性的下西洋徹底沉寂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随着時光遠去、暗淡。
而失去了這一切的代價便是,這片領先世界數千年的土地逐漸被西方拉平距離甚至超越,在後續一系列列強入侵中失去了海上的護盾。
說他是大明朝甚至是曆史的罪人那是一點不為過!
最可笑的還是,這打着“片闆不得下海”旗号,張口閉口大明祖訓的劉大夏的後人,在劉大夏之後成為了沿海最大的走私商人。
看着這自诩正義、認為自己是清高無比的正人君子的劉大夏,朱厚炜眼神中閃過一抹諷刺。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大佬們都對我真香了[快穿] 穿成美強慘反派的黑月光 慢慢哄 每晚穿成太子的小毛團 長生萬古,我來我見我無敵 清傾慕離 快穿:仙尊的乖軟小徒兒又哭了 溫柔淪陷 我在民國苟任務【我要回家!】 和BOSS隐婚後 小恐龍的地下研究所 穿成年代文裡的霸王花 重生:步步誘你入懷 唯有卿卿入我心 總有人想搶我金手指[快穿] 穿進書裡和病嬌大佬HE 真千金拖家帶口回來的 女配她太甜[穿書] 和紙新娘洞房,我覺醒了武道天書 今夜我在德令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