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小說網

592小說網>80後的回憶錄 > 第37章 村打水房(第1頁)

第37章 村打水房(第1頁)

村子裡的打水房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前寫雞鴨鵝等牲畜,邊寫邊回憶,想着村裡還有多少地方能給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水房也得提兩嘴,因為關系到農戶的生活和生産。

打水房建造的背景不清楚,隻知道農田灌溉自古就有,曆史書上都有記載,都江堰就是幾千年灌溉農田的水利工程,還有水車,小時候後都玩過水車,人力踩水車抽水,在二組外公家看過人工踩水車抽水,不過那時候已經有了機器抽水泵炮台,水車還沒有完全退出曆史舞台,後面幾年才慢慢淡出,現在隻有公園景點還能看到水車車水,等下可以查下資料,看能不能科普一下,我印象中見過村子的打水房有好幾個,而且都是打過交道,有着交集的打水房。

先說打水房的地理位置,我見過的幾個打水房,我們三組的打水房在河堤下面,三組最右邊,鄰近水房的附近還有幾戶人家,大概相聚50米左右,其他村組的水房基本在村的中間位置,遠離居民住宅,水房有專門的管理人,需要灌溉農田的時候,上門去請就行,離水房不過100米左右的房子,誰家的農田幹枯可以單獨申請打水,按小時收費,一小時一塊錢左右,也可以合夥申請打水,幾家農戶的農田隔的近,或者在一條線上的,又有需要,就可以共同打水,加點打水時間而已,在農田附近多開個灌水口就行,碰到大旱的天氣可以,基本上都是十幾戶一起打水,不過我村子小,不用安排人去打水的長溝溝渠守水,防止其他農戶掘開口子偷水,或者溝渠自動漏水。

搬出村子後的打水活動就需要安排人看守,50米一人進行巡防,在牌北村打水就是這樣,我在家就參與過幾次,連初三暑假期間都參與過,那時候沒有自來水,自來水公司在十幾年間,經常有三五年是沒人運作的,給農田灌水的時候,家裡喝的水也可以用,這是馬公湖的水,崗上土地堅硬,手工井水不好打,村民平時都是喝附近堰塘裡的水,水有點渾濁,現在想來都是這樣,因為我們七組住的地方有點高,水井難打透,我們家下面有兩戶打了手搖水井,也是我們上個村子搬過來的兩戶人家,我們可以下去挑水,多了一種選擇,之前附近村民都是喝堰塘裡的水,打藥和洗衣,吃水共用。

說起打井水,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怎麼回事,以前在農村,水井都是靠半人工半機器鑽地或者挖出來的,有的村裡面往往隻有很少的幾口井,甚至隻有一口井,還有的村子沒有水井,就看具體的土質問題,隻要不是堅硬和幹枯的土地,一般還是可以打井的,那時的地下水位很低,人們用繩子拴住水桶,把水桶扔到井裡,就能把水打上來,古人和近現代的人都有這樣操作,有的井口還安裝了打水的裝置,用起來更加方便。我們村打的都是鑽地十米以上深的手搖井水,不是手工挖出的井水。

随着時代的發展,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現在的很多農村都已不再采用這種傳統的打水方式了,從安裝潛水泵到現在很多農村都安裝了自來水,打井水這種傳統民俗也逐漸地消失了。

我念大學以後,家裡終于用機器打了一口井,用高壓電機抽水,要用很大的壓力抽水,因為底下很深,土地堅硬的原因,要比手搖水井多一倍的深度,下地下井的五米鐵管,硬是用了幾十根,之前我們村子往地裡下管,基本上10跟以内的5米左右的鐵管就能搞定,而且都是人工把鐵管轉到地底下,難怪村裡幾十年沒人打過水井,我們搬過來十幾年後第一家打井,還是在母親玉龍小學教書的地方,請的雲龍村子裡面的打井人,人家不是為了賣機器都懶得過來折騰,太費勁了,如果是人工去打井,會哭出來,機器打井都打的懷疑人生。沒有打井的村民可以去附近的兩口手搖井打水,也是我們村子搬過來的,喝溝裡和堰塘裡的水,心裡過不了那關,我們村之前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也從來不喝堰塘裡的水,家家戶戶都自己打了水井,住在河邊的還可以喝河裡的水,河裡的水雖然渾濁,但河水挑回家放置一會就能喝,隻不過缸底會積累一層泥沙,但河水好喝,是活水,河深可能萬年不曾幹涸的那種,比堰塘和溝渠裡洗衣,洗菜,打農藥化肥的水塘還是幹淨衛生多了。

題外話說多了,不過也是真實記錄了農村飲水的情況變化,初中就用那瘦弱的肩膀去挑水喝,像古時候的和尚下山去挑水一樣,隻不過我們挑水的距離不到200米而已,小肩膀被井水磨的通紅破皮,我村隔壁的那個夥伴也是,他比我要高一個頭,挑一擔井水跑的飛快,不是橫挑井水走路,而是豎着挑水向前,那個場景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多年不忘,我們那是都是15歲左右的小夥子,力氣是有一點,但挑一擔井水還是有點吃力,雖然不過兩百米的距離,要上一個45度的斜坡,大概接近百米長,而且田地間的路很窄,路邊有樹木雜草,要穿過近百米的雜草農作物,哪怕隻是插邊而過,也怕樹葉掉進井水裡。隻能豎着行走挑水而前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們隊裡的打水房是我打交道最多的,别人打水的時候,我們小夥伴還可以在溝渠裡玩耍,溝渠不深,一般不到一米高,打水過後,可以在溝渠裡捉魚摸蝦和捉泥鳅,隻要每次經過我們三組的打水房,都會下去檢查遊玩下,看有沒有小魚捉,打水灌溉農田的時候,會順一點小魚上來,那個出水的鐵水管抽水泵就像一個炮台口,非常宏偉,每個隊裡都一樣,别說90年代以前的物品質量都不錯,一用就是幾十年不壞,那個生鏽發黃又發紅的打水炮管估計已經用了三四十年了。

村五組的打水房也是一樣,在村子中間,遠離居民區,打水房的地理位置一般都是在水塘紮堆區,一大片水塘,打水房建築标準基本一樣,都是裡面一台機器,然後一跟大紅色的抽水泵炮台,二組和六組的也是一樣,我打交道的就隻有二三五六組的打水房,村裡另外兩個大隊有沒有打水房我不清楚,也沒有去看,或者經過了,沒有交集,沒有留下記憶。有交集的四個大隊,都還是因去釣魚,必須要經過打水房,釣魚的位置就在打水房附近,沒辦法裝作看不見打水房,不光看,還得玩一下打水房的大炮台,農村有限的玩具。

小時候孩子們是盼過年,大人們是盼種田,孩子盼望過年,是因為過年有肉吃,有新衣服穿。大人也想吃肉,也想穿新衣,可是大人更關注今年能否按時栽種,有田種才有飯吃。90年代隻求溫飽,春天裡,雨水充足,就可以按時犁田,按時插秧。如果雨水遲遲不到,耕田就得推遲,栽種也得順延,那會影響産量的,就隻能人工打水。夏天的雨水量也是非常重要的,雨水太多,秧苗被澇,長勢不好,減産。雨水太少,天幹,減産甚至顆粒無收,尤其是靠天水田。有的農田位置高,無法直接灌溉,隻能靠天然雨水維持,叫靠天水田。還不說有的田本身就漏水,每個村子都會有天然漏水田,比較頭疼的事,若逢天幹年,靠天水田的收成就難保證了。如果想保住收成,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打水,人工打水灌溉農田有幾千年的曆史,後來就是電機抽水。

本來想在網上查下全國各地的打水房和電機抽水的灌溉農田曆史變化,可惜很難查到,都已經被曆史遺忘,盡管各村子還保留着打水房,但發揮的功能有限,近幾十年,農民都外出打工,村裡留守的都是老弱婦孺,能種田的有限,而且各家都有小型的電機抽水灌溉,不用再合作打水。農村田地很多都是被大農場主承包耕種,農民對自留田有享有權和補貼權,沒有使用權了,或者不用親自使用了,話題敏感不多談,網上找了下中國農田水利的灌溉曆史,找不到各村組打水房的曆史痕迹了,有興趣的可以科普一下,長點見識,資料如下:

灌溉是中國農業文明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又是千年農業大國,封建社會的曆朝曆代都是重農抑商政策,我國由于季風氣候影響,國内絕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發展都需要灌溉工程來調節水資源的時空配置。在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發展曆程中,灌溉工程的建設和運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網上資料可查,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項目已達26處,是世界上灌溉類型最豐富、工程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中國灌溉發展的曆史與中華文明一樣悠久。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具有防洪蓄水、灌溉運輸等綜合功能。杭州臨平鎮的茅山遺址發現了良渚時期的水稻田,有明确的道路系統和灌溉系統。3600多年前的鄭州商代都城遺址考古發現的灌溉渠系,2200多年前的淮陽于莊漢墓出土的井灌模型,反映了中華文明早期灌溉發展的延綿不斷。

灌溉工程的建設是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之一。各個曆史時期的重大灌溉工程,往往奠定了當時一地乃至一國的經濟發展基礎。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流傳千年的都江堰,能上曆史教科書。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地理、氣候環境差異很大,灌溉工程的型式和科技特征也呈現出顯着的多樣性。從工程類型而言,包括有壩引水、無壩引水、蓄水灌溉、拒鹹蓄淡、井灌,圩田、梯田灌溉排水,以及不同形式的傳統提水灌溉設施等,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的理念。灌溉工程遺産能夠延續運轉千百年,至今發揮效用。灌溉工程遺産的保護利用,有着突出的現實意義。它們不僅承載着厚重的曆史文化,而且至今仍有不可替代的綜合效益。在新疆,一條坎兒井就能在戈壁灘塑造一片綠洲,堪稱生态命脈。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xiakezw)80後的回憶錄【俠客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嬌嬌女的古代團寵生活  嫁給炮灰敗家子(穿書)  穿越後,皇後愛江山更愛藥山  穿成仙君的笨蛋仙鶴  末世謎城:滅絕前夜  男神,别撩![快穿]  開局被裁員,我覺醒神級收益系統  陳情令-山頂假裝分離  (陳情令同人)陳情令之回夢香爐(重生)  O裝B後,小道士直播一夜爆紅  奧特之終焉綻放的光芒  小鹹魚在七零,一不小心成模範啦  萬古最強體混沌天妒體  (綜漫同人)港黑卧底绫小路的工具人手劄  四合院之開局小空間  (綜漫同人)[綜]審神者總想掉個劍  江水帆舟  (綜漫同人)個性大概是見一個萌一個  (陳情令同人)我真的隻是刀靈  (陳情令同人)一家三口種田紀實錄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