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北将軍傷勢,臨原郡主服毒,燕甯盛不知所蹤,燕甯越成了兩腳羊,最後燕趙歌又死了。
皇帝清楚得很,亂世裡的不知所蹤就和死了一樣,這樣算下來的話,燕家幾近絕嗣,以燕趙歌之權勢,長公主下嫁是必然的。不然朝臣和軍民都不會安心。
蜀國公在宮裡待到了天邊漸明才出宮,他年歲大了,宮宴就很費精力,在宮裡又要正坐又要下跪,身上的舊傷都在隐隐作痛。
隻是,這卻是值得的。
北地大捷,匈奴被打斷了脊梁,無論誰上位都不會安穩下來,他留在北地的後手已經毫無用處,長公主重生得比他早得多,等他回來,蜀地兵馬已經被拆解,也安插好了錦衣衛,就算他統領的兵馬仍舊忠心,也已經沒有希望了。
皇帝不會容他,他早晚要死。可前世的事情畢竟死無對證,隻要皇帝對長公主起了疑心,就不愁之後的事情了。自古天家無親,他不信皇帝會那樣信任長公主,現在信任,也不代表能信任一輩子。就算皇帝信任,可長公主的兒子會姓司,燕家有兵,長公主又有權,等太子長大,太子也能如皇帝一般信任麼?皇帝難道不會擔心長公主為了自己的兒子篡權麼?
長公主,就算我司裕詳死了,你也得不到好,我在地下等你,等你和皇帝反目成仇那一天,有了這一把火,想來不會太遠。
每逢朝臣入宮面聖,必定會有史官于暗處記錄對奏内容,不過有些沒節操的皇帝事後會修改對自己不利的言亂。皇帝一夜沒睡,頭痛得很,卻睡不着。他看着那記錄,隻感覺頭痛欲裂。
他叫來人,将記錄用蜜蠟封好,送到晉陽殿去。這種大事不能透露出去分毫,至于那記錄的史官和當夜值守的内侍,史官可以暴病了,内侍拖到永巷中打死即可,落到史書上,不過是一句觸怒皇帝罷了。
長公主倒是不奇怪蜀國公也如她們一般,隻有一個人那是上天垂憐,若有兩個說不定是老天爺自有謀劃,她和燕趙歌互相确認身份之後,便明白重活一世的未必隻有她們兩個,隻是沒想到是蜀國公。
蜀國公過分地安靜也讓長公主有過疑心,但随着進一步地肢解蜀地兵馬,蜀國公仍然沒有動作,就算疑心也沒有那麼擔憂了,左右沒有兵權就翻不起浪花來,隻是蜀國公沒有垂死掙紮這一點讓人詫異不已。
看了記錄之後,長公主禁不住搖了搖頭,怪不得,原來蜀國公在這裡等着她呢,這個坑挖得可夠深,她若是不小心謹慎,沒準還真的會摔進去。
假如是原來的她,可能還會芥蒂于自己明明有才華卻因為不是男兒身而不能執政這一點,與皇帝争奪權利。但現在已經完全不會了,她品嘗過萬萬人之上的滋味,虛榮過後隻剩下空虛與孤苦,她不想再品嘗第二次。
她原本的打算是等事情平定,皇帝如果還需要她執政,她就繼續給皇帝當靶子,逼不得已需要成親的時候,就挑一個纨绔子弟入贅,圓房是不會的,最後被意外便是了。如果不需要,興許是出宮開府邸,賦閑到死。
可燕趙歌和她一起來了,沒有讓她等得太久,未來自然也要變一變。
既然能相守一生,又何必孤獨終老?
隻是,蜀國公這些話,皇帝信了多少呢?
長公主猜不到,但她又不能去問,因為問了皇帝也隻會說他一個字都不信,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真的,一點點都不信嗎?
真的嗎?
長公主陷入了疑慮中,她舉棋不定,不得已給燕趙歌去了一封信。
平心而論她是不願意燕趙歌知道之後的事情的,燕趙歌将一切都托付給了她,以身赴死,她卻什麼也沒守住,甚至還自暴自棄了,十年征戰才奪回來的一切,輕而易舉地又失去了。
燕趙歌像是根本不在意一般,隻回了八個字——莫思莫想,莫猜莫問。
長公主忽然恍覺,這就是蜀國公的計策,一旦種下了懷疑的種子,就遲到會生根發芽。
最好的結局方法,就是不去想,所以皇帝連一句話都沒有問她,顯然也是不想提到這個。
蜀國公面聖第三日,有言官彈劾蜀國公大逆不道,意圖謀反,未央宮下旨,圈禁蜀國公府,查明原委之前,任何人不得進出。
第六日,于長安蜀國公府中查出重甲五十副,輕甲近百,刀劍弓盾數百,另有大黃弩兩架。
皇帝震怒,下诏将蜀國公及其諸子并年過十五的諸孫下入诏獄,下旨令錦衣衛徹查。
以蜀國公之爵位,有權在家中收藏甲胄刀劍,但也僅限于幾副,而不是如此龐大的數量,簡直可以組裝起一支數百人的騎兵,強弓重甲,甚至還有嚴禁流露出去的大黃弩。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ABO白晝邊界 仙修魂界 穿越後,從人嫌狗厭開始逆襲 當霸總懷了小啞巴的崽+番外 文明重來 豪門反派成長手劄[穿書] 我,柯基,超兇[娛樂圈]+番外 娴醫 我在四合院要做修仙大佬! 家中曾有八百G,女帝對我很滿意 給你的糖超甜+番外 落魄公主她有靠山(gl) 青珂浮屠 木葉村,這是離别的饋贈 不小心賣了自己(重生)+番外 冥瞳緣 古代種田開局:帶着系統去逃荒 和影帝互換身體後[娛樂圈] 再給自己一點點希望 戰王妃的英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