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崇拜和數字崇拜都是原始節日的象征,其中又以天文崇拜更古老一些。畢竟數字崇拜起源于曆法,而曆法也是基于天文。
端午節之所以變成後來的樣子,是在不斷地‘牽強附會’後的結果。比如屈原投江,人們就是把屈原的故事融合進了端午節而已。而類似屈原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這才有了後世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多樣(各地都有細節不同)的端午節形式。
七夕節到了漢代基本上已經接近現代人所知了,比如需要晚上拜月,融合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變得針對女性——有女性乞巧的功能,特别重視這個節日的也是女性。
到此為止,非要說七夕節和兩千年後的七夕節有什麼不同,也就是一些具體的儀式了。很多過節的具體習俗是在漫長的歲月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不過這個時候的七夕節已經是現代人完全理解的樣子了,這是沒錯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些婢女這樣興奮,畢竟這是女兒家們重要的節日。
特别是,在陳嫣的推動下,身邊的人越來越有‘過節意識’,現在大家都是非常在意這種節日的…如果不是陳嫣的話,七夕節在長安應該是不流行的,這個節日此時最流行的地區是南陽及其周邊…
婢女翻開了一本《歲時記》,按照書中所說的清點祭台上拜訪的貢品,确定一點兒不差,這才安排其他過節必備。
《歲時記》是陳嫣自己寫的一本小冊子,這是‘過節專用指導’。
主要是日子過的無聊了,陳嫣給自己找點兒事做來着——《歲時記》這部書将一年之中所有的節日都記載了下來,并且寫明了這些日子最好吃什麼、玩什麼、做什麼!
這裡所謂的所有節日,不隻是指漢代已有的,也包括這個時候還沒有成型,但陳嫣自己知道的節日。
已有的節日不用陳嫣操心,至于那些沒有的節日,那也不難。還沒有誕生的節日基本上都有一個曆史悠久的原型,陳嫣隻要附會一番就行了。有些附會不上的,她還可以編造傳說故事。
就像《牛郎織女》的故事編進七夕節一樣。
很多時候人記不住亂七八糟的天文曆法,對民俗故事卻很有傳播力,隻要聽過一遍就能有很深刻的印象。
在陳嫣極盡所能地添加節日之後,一年的時間被分割成了很小的單位…平均兩三天就能有一個節日。這還是陳嫣‘手下留情’的結果,畢竟現代人隻要有心過節,哪一天又不是節日呢?那些犄角旮旯裡小民族的不知名節日不要太多了!
《歲時記》的貢獻不隻是确定了節日日期,更重要的是安排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和儀式在不同的節日裡!
普通人不見得會在意這些,貴族和富豪們對此卻是很喜歡的。特别是困在後宅的貴婦們,故事裡精彩的宅鬥通常都不真實,絕大多數時候正室們都穩當的很!所以,後宅女子們的日字其實是很無聊的。
而這種兩三天就要過個節的搞法就很适合給她們打發時間了。
就算是不重要的節日,往往也需要提前一天準備,若是重要的節日,更是不知道得提前多久準備!這樣一來,平均兩三天一個節日的話,足夠她們把每一天的日常都填滿了。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歲時記》隻是陳嫣自用的一本過節指南,局限在‘不夜翁主府’,全當是她這個‘女兒王國’裡的自娛自樂。而後來,和她有接觸的貴族女性們知道了,就特别喜歡讓人從她這裡抄錄《歲時記》。
大家都由此安排節日活動。
後來宮廷之中也引進了…後宮的娘娘們日子夜相當無聊,而後宮宮女的規模又比陳嫣身邊的婢女多得多。過節嘛,人多就更有感覺了。
宮内流行的東西是很容易成為宮外的風尚的,由此,《歲時記》是真的出名了。
陳嫣覺得有意思,幹脆讓人刊印了《歲時記》,不指望出書賺錢,隻是想看看能影響現實世界到什麼地步。
很多節日提前成熟了,會不會導緻日後有更多的節日…說不定華夏在兩千年後會成為全世界節日最多的民族。
不同于别的節日,七夕節的重頭戲大多在晚上。
白天的時候當然也有諸如‘曬水投針’之類的活動,但大家期待的、流傳很廣的一些互動都在是晚上沒錯。
祭台上擺放着各種水果和糕點,這都是用來祭祀牛郎織女的…七月七原本祭祀的是牛郎星和織女星,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這才變成祭祀‘牛郎’‘織女’這一人一仙。
祭祀完畢之後有婢女遞上一排固定好的針,以及一根絲線。按照節日傳統,要是能一次穿過這排針,就是獲得了織女的祝福和認可,是心靈手巧的女郎。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光環之修真者颠覆星盟 進京後成了萬人迷 月亮河上加速逃逸【CP完結】 和我說 今天總裁掉馬了 一如從前 四合院:系統傍身,荒年不慌 美妝博主的古代日常 深情留在時間裡 相親那天,軍爺搬了一口缸來 全球禦獸而我選擇肉身成聖 重生丫鬟一胎多寶,瘋批反派麻了 末世之卡牌時代 明九方 唐醫生,為你打call愛不停 四合院:我有一個小世界 意外懷了對頭的孩子怎麼辦[穿書] 神算,我的左眼來自更高維度 農家寡婦好種田 穿成校草的死對頭[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