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嫣生活的時代,民衆其實是‘叛逆’的。在度過了老一代人乖乖接受,幾乎不會提反對意見的時期,他們似乎相當樂于推翻已有的固有認知。大概是從零幾年開始吧,曆史領域熱衷于尋找‘明君’的黑曆史,以及‘昏君’偉光正的一面。
漢武唐宗宋祖,大約都算是這場浪潮中的‘受害者’,至于後者的受益者,大約就是楊廣、崇祯這些皇帝了——政哥不好議論,這位大佬永遠在聖君與暴君之間瘋狂左右橫跳,既不能否認他的功業,但似乎又有哪裡不太對的樣子…還真是一個傳奇的男人啊!
漢武帝劉徹傳統意義上認為是一位千古一帝,他的功績不需要贅述。驅逐匈奴、開通絲綢之路、鹽鐵專賣、内外朝制度、獨尊儒術…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領域。從長遠來看,這些改革不好評判好壞,老實說有一些确實在今後成為了封建王朝的緻命傷。
但在當時,這些政策無疑加強了封建王朝的統治!
但當人們開始反對主流曆史成果的時候,各種理論就出現了——大家很喜歡将漢武帝和康熙帝相提并論。認為這兩位都是熱衷于軍事,而且在這方面确實成果斐然的帝王。他們在位時間都很長,也基本上統治穩定,在後世撈了一個‘盛世’評價。
同時他們的武力也确實給國家造成了極為沉重的負擔!漢武帝一朝稅負是直線飙升的!從人口方面來看,更是喪心病狂地猛跌一半,史稱‘戶口減半’。雖然說這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因為成了‘隐戶’,在人口統計中看不出來,才這樣誇張的……
不過,這其實還是漢武帝的問題!打仗、百姓生活困苦,這些都會死人。至于說好好的在籍百姓變成隐戶,那正是因為賦稅沉重,小民無法負擔,隻能将土地賣給地主豪強,自己則成為沒有戶籍的隐戶——奴隸也是有戶籍的,不過沒有戶籍就能不交相關賦稅了,所以古代地主都很喜歡‘隐田’‘隐戶’。
到了漢武帝統治末期,甚至出現了危機,隻能天子下‘罪己诏’!這可不是後來的封建王朝,罪己诏玩的多了,都不稀罕了!公元前套路少,幾百年後曹操割發代首都能被人認可,而且認可度很高!可見此時的人淳樸!更何況幾百年前皇帝下罪己诏這種事。
于是民衆就相信劉家皇帝是真的改好了,還是不要造反了吧…
康熙帝也差不多是這種情況…所以他們兩人也就有了另一個相似點,都有一個相當不錯的繼承人。或者說,這才是他們最幸運的一點!
如果不是繼承者穩住了局面,勤于政事、樸素淡雅,之前埋的雷,一個個都要爆!就像末代皇帝崇祯一樣,大明亡了是崇祯一朝的罪嗎?當然不是!當雪崩來臨,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因為有這樣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們才是千古一帝,不然曆史書可能就要留一個‘窮兵黩武’,以至于覆滅的名聲了!
這種解讀有問題嗎?沒有問題,人家也沒有瞎說,都是有理有據來着,還不能讓人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嗎?
不過曆史本身就不能假設!現實就是漢武帝功績卓然——即使是後來否定他地位的人也得承認這一點。
大漢王朝沒有崩潰!(或許這個皇帝借了一些祖宗遺澤,沾了一些後繼者的光,有些地方也不如史書上吹的那麼漂亮。但現實就是他确實完成了不世出的功業,塑造了一個民族最初的脊梁)。
“太子回宮!”宮道兩旁是兩列作為谒者的宦官,仿佛接力一樣,一句話從宮門口傳到宮内。他們都受過專業訓練,所以氣息綿長,在寬闊的宮城之中聲音傳的更遠,隐隐回音,有大家氣象!
宮内很忙,但忙不到陳嫣這裡。
漢武帝确實厲害(即使是他在曆史上褒貶不一,但也不能否定他的厲害),可這和陳嫣又有什麼關系呢?這個未來注定要青史留名的表兄其實根本影響不到陳嫣的生活,在度過最初的适應期後,她已經能很平常地看待這件事了。
宣室殿内天子坐主座,旁邊是王皇後。說實話,王皇後已經四五十歲的人了,即使保養得宜,也不可能入天子的眼了。
劉家天子喜愛美人,而且大多博愛。而劉啟這些年身體不好,後宮去的少,皇後就見的更少…王皇後之所以被封皇後也不是因為得寵,而是為了給太子劉徹鋪平道路。劉徹又不是長子,想要繼承大統最好有個更正當的身份。
母親成為皇後,自己由庶出變成嫡出就再好不過了。
王皇後也很有眼色,全部心神隻是放在太子身上而已。
此時的王皇後其實已經很激動了,跽坐在一旁,旁邊陪着的是唯一沒有出嫁的小女兒隆慮公主。王皇後手上絞着手帕,雖然在和天子說話,卻是不住地往殿外張望。明明知道什麼都看不到,還是忍不住!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全球禦獸而我選擇肉身成聖 今天總裁掉馬了 四合院:我有一個小世界 深情留在時間裡 意外懷了對頭的孩子怎麼辦[穿書] 一如從前 進京後成了萬人迷 相親那天,軍爺搬了一口缸來 唐醫生,為你打call愛不停 四合院:系統傍身,荒年不慌 明九方 重生丫鬟一胎多寶,瘋批反派麻了 美妝博主的古代日常 和我說 農家寡婦好種田 穿成校草的死對頭[穿書] 光環之修真者颠覆星盟 末世之卡牌時代 神算,我的左眼來自更高維度 月亮河上加速逃逸【CP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