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小丫頭是不會這個的,但因為想着要替長姐分憂解勞,便大着膽子去鄰居家求問,大家見她小小年紀卻這樣懂事都十分心疼,想要代勞。
可是仲靈堅持要自己做,鄰居們便耐心手把手教導。
盡管如此,真正上手的時候還是很難的,仲靈因此把手割傷了好幾次,但她都是一聲不吭,吮掉血珠便繼續織席。
如此一來,不光是把季秀的小席子織好了,還給自己家大炕上織了一張蘆葦席。
蘆葦織的席子光滑細膩輕便,而且溫和,尤其是天氣熱的時候睡起來比較舒服。
不過,鄰居們還跟仲靈說,其實家裡炕上最好鋪秫稭席,也就是用高粱稭稈織的席,高粱稭稈鄉下就叫做秫稭了,也是用石磙子反複碾壓之後,劈開,用水浸泡,使之柔韌,然後用席刀壓着織成席子,厚實耐用,一張秫稭席能用十來年呢。
秫稭的用處多着呢,做柴燒隻是最簡單粗暴的用法,它不僅僅可以用來織席,還可以用來做簍子、笸籮、鍋蓋,高粱穗連接的那一段,和高粱穗一起可以做笤帚、炊帚,去掉高粱穗還可以用來做蓋簾、馍筐,嗯,也可以做蝈蝈籠子。
手巧的人,還能用高粱稈做燈籠。
扯遠了,仲靈還小,能在鄰居的幫助下織出一鋪大炕的秫稭席算是不錯了,暫時還沒有能力做别的。
倒是元甯,看到家裡那些蓋簾什麼的都舊了,笤帚也快秃了,找人求教了一下,便自己動手做了幾個出來。
伯鐘幾個都覺得,自家長姐簡直都神了,村裡男人女人能做的事她都能做,村裡能人做不到的事,她也做得到!
這中間還下了幾次雨,族人幫忙修整過的房子倒是沒有漏雨,可是一變天,氣溫下降才知道該漏風的地方還是漏風。
這個樣子到了冬天可不好受。
所以元甯又和了麥糠和黃泥,修修補補,把大部分漏風的地方都補好了。
不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足足做了兩天才做好,而且也不是長久之計。
元甯又琢磨着,在堂屋裡盤了個竈台,她不擅長這個,專門去别人家轉悠了幾天,細看門道,回來之後便做了改良版的竈台,煙道從隔壁卧室走,順着煙道做了個火牆出來,煙囪就在火牆上方,直通屋頂,但是在外頭她還給煙囪做了加長、彎曲處理,如此這般,刮風煙不會倒灌,下雨也不會有雨水灌進去。
這一忙活就是半個月過去了。
再看這房子,可就整齊多了,隻是不夠亮堂。
伯鐘提議:“咱們可以多織一點蘆葦席,到時候貼在牆上,又幹淨又亮堂。”
“這到是個好主意!”元甯拍手,“就是咱們家的蘆葦已經用完了,今年的蘆葦還不能用。”
“咱們現在不着急呀!”伯鐘笑道,“長姐,等秋天咱們可以多割一點蘆葦,等到冬天的時候,沒事幹了,咱們就慢慢織席,然後一點一點貼上去。”
有些漏風的地方,用席子擋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元甯笑着點頭:“還是伯鐘聰明,我都沒想到這個。”
伯鐘臉一紅,嘴角咧開的弧度更大了些。
看到大哥受到表揚了,仲靈和叔毓也不甘示弱,仲靈就說:“長姐,我覺得咱們還應該做個簾子,要不然的話,在堂屋裡做飯,煙味竄進裡頭來,也不好。這件事交給我!”
叔毓則說:“長姐,你每天做活兒,手經常起水泡,我給你做個裹手帶吧。”用布條做。
這倒是提醒了元甯,她搖搖頭,“這個不用了,回頭咱們手裡皮子若是多一點,你和你二姐一起,給我做一副手套就好了。”千萬不能打擊小弟的積極性。
叔毓原本有點沮喪,聽她這樣一說又高興起來,不過很快就問道:“什麼是手套?”
“就是套在手上保護手的東西呗,”元甯簡單粗暴解釋,“所以叫做手套,嗯,叫套手也行。”
但除了上一次蘇鶴亭的人幫忙捉到過一隻野兔之外,他們連野雞都很少能抓到了。所以,做手套大概率成為了一個美好的願望。
攢好的野雞毛倒是有一小口袋了,幾個大的有志一同,都決定給小季秀做一個小被子。
之前的兔皮正好給她做了褥子,雞毛輕便,做個被子還是不錯的。
元甯自然是沒意見的,還拿出一點錢跟村裡人換了幾尺土布做被面,去鎮上扯了三尺棉布做被裡,季秀還小,皮膚嬌嫩,不能太随便。
他們幾個大的還是用着舊的被子,不過仲靈都仔細拆洗過了,該縫補的全都縫補了一遍。
轉眼間就到了七月十五。
民諺說“七月十五棗紅圓,八月十五棗落幹”,意思是到了七月十五的時候,棗子都紅了,這個時候的棗兒脆生生的,微甜,已經可以吃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天命修羅 穿成渣攻反套路 陽光小嬌妻 我挽救的諸天末世女神超多 小心,軟團小少爺骨子裡是隻狼! 廢柴夫夫掉馬日常 風起藏雲 我給反派生猴子 頂級音樂制作人+番外 見證神探 大神,你家夫人又挂了 鳳栖南枝 從黑夜中殺出一條路 穿成校草被迫營業 為什麼你的武魂是毛毛蟲? 沈副總,請止步 東漢問情 每次開門都到了案發現場 大白的科舉人生+番外 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