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多應念得脫空經,是那個、先生教底。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閑,又那得、工夫咒你。”
這《鵲橋仙》詞相傳是宋代一位不知名的歌妓所作,短短數句道盡了人生相思之苦,情愛的辛酸曆程。自古人海茫茫,知音難覓、錦書難托,好不容易尋上個知心人兒,又多受命運、宦海、世俗的煎熬,往往是勞燕雙飛,一拍二散,或好景不長,溫情都在記憶裡長眠!
第一回少年聰慧尋名師,科舉挫折遇賢弟
話說北宋仁宗年間,山東地界的青州有一戶官宦之家複姓歐陽,祖輩五代為官,家底殷實。原本世代喜歡舞槍弄棒,可到了歐陽沖呱呱墜地,歐陽家就這根獨苗,全家人都偏愛有加,可其偏偏身體虛弱多病,長大後好文墨不喜武術,家族親戚常有歎息之聲。
歐陽沖記得十歲那年的一天,他爸歐陽烈正巧無事,制作了一把木槍,好心想傳授“楊家槍法”給他以後防身用,歐陽沖哭鬧着就是不肯學,蹲樁馬步走形就算了,命令他舉槍過頭頂硬是不舉,父子倆在院子中僵持着,他爸忍不住擡腳輕踢了一下他的屁股,他幹脆賭氣地把槍扔在兩米開外
歐陽烈是武将,性子本來就爆,氣得歐陽烈怒火中燒,氣不打一處來,當即把木槍折斷打了他一頓。
“啪——啪——,讓你玩,不學武,以後沒出息!”他爸一邊打一邊高聲罵。
“哇——,姥姥救我!”
“你想讓歐陽家絕後呀!”聽到哭聲,屋裡的姥姥趕緊出來救駕。
“虎父無犬子,你看這娃,練武就哭哭啼啼沒出息。”歐陽烈停住了手。
“這孩子身子骨依他媽,從小就弱。”姥姥攥住歐陽烈手中的槍棍說。
他媽杜桂英耳朵十分好使,多遠就聽到兒子的哭聲,連忙放下活計,從後院奔過來,一把将兒子護在懷裡,脫下兒子的衣服,現屁股上已有幾道紅杠,氣憤地說:“我說虎毒不食子,今天老爺是那根經燒糊塗了!”
之後,他爸歐陽烈就不再提習武之事,他心想:任其展吧,習武也不是那塊料,我看他日後頂多考個秀才就算不錯了。
好在歐陽沖頭腦聰慧,整日沉湎于四書五經之中,加之歐陽家底厚實,人脈也多,請私塾老師,購買筆墨紙硯,學詩作畫進步很快。到十八歲那年,他覺得縣裡已沒有什麼高人能教他的了。有一次,歐陽沖聽親戚說起洛陽都市如何如何的好,文人荟萃名師多,就下定決心盤算赴洛陽拜師去。
一天,他起個大早,清晨來到母親房間問安,跪下說:“早安!母親大人。”
“我兒請起,怎麼今天沒睡懶覺?”
“孩兒這些天煩悶,想去洛陽求師學習,好日後圖個功名!”
“這好啊,為娘支持就是,那你要去拜那位先生呢?”
“待孩兒到洛陽城細打聽便能知曉。”
“傻兒子,你叔公歐陽挺早年不就是翰林學士嗎?老來辭官就居住在洛陽,我和老夫人關系甚好,我為你修書一封,你拜叔公為師。”
“還是娘想得周全!”
“老了,也有些年沒見了。正好,你多備些青州特産帶去!”
“遵命!”
俗話常說:“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确實,人的一生要想成功,貴人相助必不可少,自身的學識和把握也很重要。歐陽沖聰明在此,他早早認識到這一點。
很快,歐陽沖來到洛陽,投奔叔公歐陽挺,并拜師學習了八年。這八年用“脫胎換骨”一點都也不為過,經史文卷、諸子百家、詩歌漢賦、琴藝書畫、鑒賞收藏、禮儀騎射、經濟策論無不涉獵。
在這八年他經曆過痛苦,姥姥去世了,他痛不欲生,姥姥把他從帶大,打小最疼愛他,比母親還親;也經曆過高光開心的日子,他參加科舉州試獲得第一,高中“解元”。
在叔公家的學業總算結束了,在回青州的那一天,歐陽挺親自送行,師徒兩人在東郊長亭分别時依舊依依不舍。
“你明年參加會試、殿試,再高中會元、狀元如何?”歐陽挺很看中這位年輕後生,鼓勵道。
“晚輩還要努力!”
“你叔公老了,也隻能教這些了,今後的人生路,修行還得靠自己。”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朱雀印 重生初中:穆少,你老婆又黑化了 逆天庶妃 懷了閻王的崽後我跑了 非讓你愛上我不可 和豪門殘疾大佬的甜蜜日常 狂帝 重生後嫁給了前任他叔 愛過就别放過 側妃萬萬歲 驚玺 穿成女主她妹[穿書] 月傾天下 超度 軍師王妃 有一種感情叫陪伴 我真真真沒勾引你[古穿今] 傾世:朱雀謠 傾權女侯爺 斷點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