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書咱們說到,老三于和下山尋找修羅惡道武停雲。但是天下之大,四海茫茫,去哪裡找尼?所以他又回到了當初遭遇惡道的武當麒麟山。于和來到麒麟山下一處小酒館兒,這一打聽,才知道此處是由北向南行的一處近道。其中往來通行的多是南省的一些镖局子。
而三個多月前,也就是他們仨師兄弟會鬥修羅惡道武停雲之後,恰好有一夥兒雲南的镖局子打這兒路過。
于和問完店小二之後,心裡覺得仍不放心,所以又就近多方打探,結果一無所獲,唯一确切的消息,就是那個雲南的镖局子。
于是于和打定主意,南下昆明府。
咱們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簡短節說,于和一路曉行夜宿,這天就來在了昆明府。進了城門,舉目一看,嚯,人來人往,穿梭不絕。昆明府在當時屬于西南邊陲第一大城市,因為氣候宜人,四方人口相聚而來,戶口數十萬。
于和邊走邊瞧,就見做買地,做賣的,開店的,挑擔的,熙熙攘攘,是人頭攢動。這一路走來萬水千山,于和也真有些乏累了。擡眼觀瞧,前方不遠處的街頭有一處酒館,挂着古銅色的一個牌匾,上面寫的是“仙客來”,旁邊還有一家“悅來客棧”(這是古代連鎖)。
于和邁步走進仙客來,挑了一張臨街的桌子坐下。店夥計忙上前問道,哎吆,客爺您好,想吃點什麼?小店不大,但是煎炒烹炸,焖溜熬炖還都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草棵兒裡蹦得,咱家都有……
行行行,于和一揮手打斷夥計,有什麼拿手菜,簡單說說就行。
呃,小店的酸菜豬蹄兒和火瓢羊肉那是一絕,就整個昆明府來說,也是數一數二。
好好,那就給我上這兩個菜,其餘的你撿着你們那拿手的再來兩個素菜,就可以了。對,再來一小壇好酒,撿着你們那最好的上。
好嘞,客爺您稍坐,說來就來。小二說着下去了。
于和坐在窗戶旁邊,一邊看街上的行人,一邊暗自思忖,那惡道當初到底兒死沒死?死了的話屍首去哪兒了?哎,後悔當初一時大意,沒有及時找尋。沒死的話,此番來到昆明,千裡迢迢,能不能找到那惡道,怎麼找,找不到的話,到時候兒五年期滿,這門長之位以及碧血鴛鴦劍,還有這拳經劍譜還得轉送給大師兄普渡。
想到這裡,于和手撫着碧血鴛鴦劍,是長籲短歎,愁眉不展,眼前的街景似乎也沒那麼熱鬧了。
正這時候,店夥計喊了一嗓子,酒菜上嘞,您慢回身,說着端上四個菜,一壺酒。客爺您慢用,有事喊我就成。
于和提鼻子一聞,就覺得一股肉香撞入鼻孔,直入大腦,頓時增加了不少精神。也搭着于和真是又饑又渴,因此吃着覺得格外美味。嗯,尤其這羊肉和豬腳炖得肥而不膩,香味四溢,還真是少有的美味。中原雖說大方之地,衣食華美,但這西南邊陲卻是自成一家,獨有風味。
這裡要補充一下,有的人要說了,那于和是玄門中人,道教弟子,怎麼能喝酒吃肉呢?其實中國的這個道教分門别類,門派衆多,規矩也各有不同。就拿于和他們這一支來說,先祖張道陵張天師那就是吃肉的,隻是把這葷菜之中的“牛魚雁狗”作為本門禁忌,不吃這些也就行了。
事實上,不止道教,佛教原本也沒有戒葷的概念,據說啊,佛教傳入中國後,到了南北朝時期,梁武帝下令所有僧人一律戒葷,隻吃素食。這個習慣由此而來。
咱們書歸正文,再說于和,酒足飯飽,覺得心情似乎也好了一些,就把店夥計叫到近前,夥計,我打問一聲,你們這昆明府附近有沒有什麼道觀廟宇?
哎吆,客爺,看您這裝束,是前來挂單的吧?
哦,你還知道挂單?(書中代言,這挂單就是出家人在外行走,碰到廟宇道觀借宿幾天。)嗯,附近可有道觀?
嗨,客爺,多的是。您瞅瞅窗外這條大街,叫蓮花大街,您順着這條蓮花大街一直往西走,就是西城門,出了西城門再一路向西,沿途您再打聽打聽,出城大約四十裡,有一座山叫玉龍山。這山腳之下就有一座道觀,叫做“玉龍觀”。說起來,去那兒燒香祈願的人兒還真不少。
哦,謝謝夥計,于和說着起身會鈔,就是結賬。出了店房門,按着店夥計的指引,一路向西,四十多裡地,那架得住于和走嘛,簡短節說,半個多時辰,就來在了玉龍觀。
于和擡眼一看,就見這座道觀依山而建,紅牆琉璃瓦,黑漆漆地大門,門上挂着一個土黃色牌匾,上寫“玉龍觀”三個金色大字,牌匾斑駁,看得出年深日久。紅牆的左右牆角各有一座鐘鼓樓,樓角兒挂着驚鳥鈴,被山風一吹,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大門下是一溜漢白玉的台階兒,通向山下,台階之上斷斷續續有一些香客。
看了半晌,于和邁步走上台階,剛到大門口,迎面就走來一個小道童,道童一看于和的裝束,頭绾發髻,身着道袍,腰背長劍,手拿拂塵,就連忙作揖,無量天尊,請問這位師兄,從何處而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于和并未搭話,伸手兒從懷中取出一個小盒子,又從盒中取出一枚道簪,往手中一拿,方才對道童說,來,持我法簪,喚你們住持前來見我。
小道童就是一愣,一時間沒晃過神兒來,什麼就持你發簪,讓住持前來見你。但是一看來人這氣派不小,又不敢怠慢,于是趕緊伸雙手取過這玄門信物,一溜煙兒跑去給住持送信兒不表。
于和邁步跨過門檻兒,這無論道觀還是寺院的門檻兒都高,恨不能有半米。您可别覺着這是毫無來由的,這裡面兒學問大了。為什麼這門檻兒要修這麼高尼,據說啊是因為你跨過這門檻兒,就意味着自此脫離凡俗,隐入玄門或者空門。自此脫離了人間的七情六欲,重生為六根清淨的方外之人。
書歸正文,于和跨過門檻兒,進入道觀,就見眼前是一片開闊地,往前幾十步是一孔拱門,拱門兩旁挂着一副對聯,上聯寫的是:玉龍觀中紫霧露光擁獅座,下聯寫的是,骞林樹下尋聲赴感救衆生。拱門之上是一座寶殿,殿裡供奉的是太乙天尊。
于和又往左右看看,眼見無非是一些樹木香壇,一些男女信衆正在燒香祈願。于和正想繼續往裡邊兒走,就聽得鐘鼓樓上“铛铛裆”撞擊鐘鼓的聲音,緊接着就聽到一陣人群喧嘩,夾雜着稀裡嘩啦腳步的聲響。幾個香客聽到聲響,驚奇地四處張望。
又隔了半晌,就見從前方拱門處湧出一夥人來。前邊兒領頭的是一個老道,鶴發童顔,一把白胡子飄灑前心,分外顯眼。旁邊跟着的是剛才見到于和那個小道童。後面兒還跟着有幾十名弟子。就見這夥人風風火火跑到于和近前。老道帶頭兒撲通就跪地上了,其餘人等也都一齊跪倒。就聽老道說到,弟子無夢叩拜門長,不知門長大駕而來,未能遠迎,死罪死罪。說着“咚咚咚,咚咚咚”磕了幾個響頭。其餘弟子也跟着磕響頭。
那位說,怎麼見面兒就磕頭,這道教佛教不都講究破除我執,四大皆空嗎?其實啊,這是古代,這下級見了上級要磕頭,是一個禮法,就好像我們現在見面握個手似的。再說這于和那是道教一派總門長,統領天下玄門弟子,那還了得。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這道教修煉的功夫中,磕頭是一門入門的功法。那是用來修煉自己武功的。
回到于和,就見于和答應一聲,哦,你叫無夢。起來說話。
是。無夢道長說着再磕一頭,這才起身,身後衆弟子也都起身站立一旁。
請問無夢師兄,咱這玉龍觀有多少弟子?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這宿主能處,讓他寵炮灰,他真寵 權宦醫妃之廠公真絕色 快穿之Boss女配打臉攻略 開局滿級天師,我即是龍夏神話 穿成弱受他大哥+番外 玄幻:無盡召喚,打造諸天仙秦 瘋了吧?我弟怎麼用這種眼神看我 夢回十裡洋場+番外 從死後開始當神仙 重生腹黑嬌妻 快穿任務者同目标好上了 重生之農女悠然 飛灰【CP完結】 火影:從長門開始征戰忍界 開局帶個奶團子逃荒闖天下 紅塵醉挽柔情 修行從科學開始 胎穿五零後的心酸誰知道 結婚後:清冷竹馬轉性了 粉妝奪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