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刻,隻見甯府的盛大葬禮隊伍如同滾滾洪流,銀光閃爍,宛若一座移動的銀色山脈從北方緩緩而至。開路的甯府使者早已瞥見,他急忙返回報訊給賈珍。接到消息的賈珍立刻吩咐暫停前進,并與賈赦、賈政兩兄弟急匆匆地前來迎接。他們以國家最高禮節相見,表現出無比的尊敬與隆重。
坐在華麗肩輿中的水溶,面帶微笑,優雅地欠了欠身,回禮謙遜有加,依舊使用親切的世交稱呼來接待他們,絲毫沒有流露出任何傲慢之态。賈珍感慨道:“犬婦辭世,竟勞動您的大駕親臨,我們後輩實在感激不盡,不知該如何回報這份殊榮。”
水溶輕笑着回應說:“咱們是多年的世交好友,如此言語就太見外了。”說罷,他便回過頭,吩咐随行的長府官代表自己獻上祭祀,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悼和敬意。
在一旁的賈赦等人也連忙以禮相還,完成禮節之後,再一次轉身向水溶深深鞠躬。
水溶,以其溫文爾雅的風範,謙遜地向賈政探詢:“貴府之中,那位傳說中的銜玉而生的少年郎君是誰?我曾數次渴望得見他一面,卻總是因紛繁雜亂的事務所阻。今日我想他必定在場,何不将他請來,讓我有幸結識一番?”
聽聞水溶的請求,賈政不敢怠慢,急忙回身,催促寶玉褪去身上的喪服,帶領他前來相見。寶玉早已從家人親友間閑談中,耳聞水溶賢王的盛譽,得知他兼具才華與容貌,風流而潇灑,從不拘泥于世俗的禮節和國法的束縛。
寶玉心中一直憧憬着與他的會面,然而父親總是管束得極為嚴格,讓他難以尋得機會。如今,水溶竟主動邀請,怎能不令寶玉心潮澎湃。
他步履輕快地前行,眼角餘光已捕捉到水溶那如坐雲端的身影,尊貴而不失風度,令人一見難忘。走到面前,隻見他,頭戴潔白的簪纓銀翅王冠,身着江牙海水五爪金龍繡飾的白蟒袍,腰間緊束着碧玉紅鞓帶。郡王的面龐如雕琢的美玉般溫潤,雙眼熠熠生輝,宛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真是位風華絕代的人物。
寶玉急忙上前行禮,水溶郡王連忙從華美的轎中伸出援手,以示親切。寶玉此刻也展現了他的翩翩風度,頭戴束發銀冠,額間勒着雙龍出海的抹額,身着飄逸的白蟒箭袖,腰間環繞着珍珠鑲嵌的銀帶。他的面容清新如春日綻放的花朵,目光炯炯有神,猶如深邃的黑漆。
郡王水溶展顔一笑,贊歎道:“名聲顯赫,果然不負‘寶玉’之名。”随即好奇地問道:“那傳說中的珍寶又在何處?”寶玉聽聞,立即小心翼翼地從衣内取出,遞向郡王。
水溶郡王細細端詳那寶物,細讀其上的銘文,不禁問道:“此物果真有靈驗之能?”賈政在一旁忙不叠地回答:“雖說人人皆知,但尚未經曆實踐檢驗。”
郡王對這件寶貝贊不絕口,稱奇不已,他親手整理好彩縧,親自為寶玉佩戴上,又牽着他的手,關切地詢問寶玉的年歲和所讀之書。寶玉恭敬而又坦誠地一一作答。
水溶王子見他語言清晰、談吐有緻,他轉向賈政,嘴角挂着得體的笑容,說道:"貴公子實在是龍種非凡,鳳雛傲人。我并非在尊長面前冒失,但看在這少年的前程,未來他的成就定能青出于藍,潛力無限。”賈政立即謙遜地回應:“您的話太過獎了,小兒豈敢承受如此贊譽!如果真如王爺所言,那便是我們全家之幸。”
水溶接着提出建議,語氣中透露出對青年一代的關懷:“隻是有一點,令郎既然天資聰穎,想必老太君和夫人等親人自然是萬分寵愛。然而,對于我們這些後生之輩,過度溺愛并不相宜,容易導緻學業的荒疏。我自己年輕時也曾走過這樣的彎路,想必令郎也可能會遇到相似的情況。
如果令郎在家中難以專心學習,不妨時常來我的府上。雖然我自诩不才,卻榮幸得到衆多海上名士的青睐,每有文采斐然之士來訪都城,必會給予特别的眷顧。因此,我的府中常聚高人雅士。令郎若是經常前往,與之交流切磋,學問定能日臻完善。”賈政聽後,立刻鄭重其事地表示感謝。
水溶又自腕間解下了一串流光溢彩的念珠,優雅地遞向寶玉。他溫言道:“今日之相逢,倉促之間,我未能準備賀禮,深感歉意。此念珠乃皇上日前恩賜,蘊含着鹡鸰之香,願以此物,表達我的敬意。”
寶玉受寵若驚,忙不叠地接過這串珍貴的念珠,轉而鄭重其事地奉給了賈政。父子倆同聲表達了深深的謝意。緊接着,賈赦、賈珍等人紛紛上前,恭請水溶回駕。
水溶卻以淡然的口吻婉拒了,“逝者已經踏上仙途,超脫我們塵世的紛擾,我雖蒙天恩,承郡王之位,但怎能逾越神聖之地呢?”見到水溶堅決的态度,賈赦等不敢強求,隻得帶着感激之情告辭退下。
随後,他們命樂工止歇,讓那原本悠揚哀婉的樂曲歸于寂靜。在一片肅穆和莊嚴之中,完成了送葬的儀式,直至一切禮節圓滿結束。最後,水溶方才緩緩起駕回去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今朝年有妤 萬法道果:從劈柴圓滿開始 (綜漫同人)你打開了戀愛遊戲+番外 我綁定了神靈抽獎系統 浮旅 尋找的希冀 戰錘:歐姆尼賽亞的整活日常 如何從邪神手中逃生 我的家族溯源之路 病美人昏君求死不能後[雙穿書]+番外 夢華錄(劉亦菲、陳曉主演同名電視劇原著小說) 抗癌成功日記 火影:開局獎勵七代目 完成地府kpi後我考上清華了 我有一個西幻世界 亂紅[娛樂圈]+番外 三天吵架兩天幹架 一品毒醫王妃 驚悚樂園:鬼神不入未應之門 合歡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