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伴,這些工匠可有名冊?”王戰暫時放下新兵,看向魏忠賢,按照預定的想法,先問工匠。
“回皇上,這些工匠都已登記造冊,讓小的們唱名即可上來領取。這些事情就讓小崽子們做就行了,陛下您做個見證就是他們的福分,不必親自沾手了。”魏忠賢躬身回道。
“诶朕既然說了要親手給他們發銀子,那便要親手發,朕不能食言。來人,請諸位工匠按名字排隊上來,把銀子擡上來。”王戰按既定的方略,堅持親手給工匠們發現銀。
小太監唱名,衆工匠一個個上前登記,到王戰這領取現銀,皆是雙倍。王戰每發一人,都重複一遍此人的姓名,被念到名字的工匠,皆是激動萬分,直感覺皇上叫一聲自己的名字,是真把自己當個人了。銀子領到手的時候,連連要給王戰磕頭,王戰自然不允。
王戰沒打算廢掉一切現有的規矩,但也實在是不喜歡一堆人給自己磕頭,自己又不是披荊斬棘的祖先。再說了,幹活拿錢不是天經地義?
随侍的小太監也機靈,不停的對這些工匠說“要記得萬歲爺的恩典,萬歲爺就是怕這現銀不能如數到爾等手裡,這才要頂着大太陽,親手給你們發銀錢。”
衆人更是感激涕零,嘴裡千恩萬謝。
三位匠頭最後上台,每人除工錢以外,又賞銀三十兩,人人心中歡喜得不知所措,連連謝恩。
不是他們沒見過世面,實實在在是這些銀子可以讓一大家人足足吃一年的飽飯,還能添置幾件新棉衣。
看着他們感激涕零、千恩萬謝的樣子,王戰心中感慨萬千。
此時的工匠日子并不好過。表面上看,除了要完成定額的任務,有大把的時間自己支配,可以幹活賺錢,其實世世代代身為匠戶,還要被上官克扣、役使、替上官幹白活,幹定額的任務還可能要把自己平時賺的錢倒貼進去一部分,日子其實過得困頓不堪。
就以打制火铳為例。
有一種說法,說這個時代的火铳很落後,比之弓箭沒什麼優勢:此時的火铳,都是前膛裝填,裝填速度太慢,遠遠比不了後世的後膛槍,射速太慢。十幾二十妙,弓箭手可以連射十箭,而火铳手二十秒能開一槍就不錯;都是黑火藥,沒有後世的大威力火藥,彈丸初速低,射程不過一二百米;都是滑膛槍,圓形的鉛丸,沒有讓子彈穩定旋轉、保持方向精度的膛線,沒有後世的尖頭子彈,精度超過五十米就不高了;火铳還怕大風大雨。
事實真是如此嗎?火藥的力量比不過肌肉的力量嗎?哪怕隻是黑火藥。
工匠上交火铳相當于農夫上交糧食,都是賦稅。農民的田賦不能少繳,連損耗都要預繳出來,若是監造火铳的官吏嚴格按照标準檢查,軍中一樣可以得到精良的火铳。
可大小官員、太監層層盤剝,隻顧自己撈錢,公家提供的鐵料,要被各級官吏克扣很大一部分,俗稱工食銀的工錢也要克扣,且額外還要役使這些工匠替自己幹白活。自己就是腐敗分子,貪了鐵料和工匠的工錢,哪還能嚴格得起來?
工匠若是純粹憑良心按朝廷要求的質量打制,在鐵料和工錢都被克扣的情況下,必然要倒貼錢自己去買鐵料。所以隻有粗制濫造、快點交差、然後去幹私活賺錢,才能保證自己不倒貼錢、不被餓死。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官吏腦滿腸肥,自己和家人卻都要餓死了,還談什麼大義?因此工匠們總是将足工足料精心打制的精良火铳拿去賣錢糊口,賣給來采購的西人,将最差的殘次品交給朝廷。
這個時代最著名的火器專家、《神器譜》的作者趙士桢對此總結的一針見血:“我中國盡屬公家公家之事,匠作定然不肯盡心;監造之官一經節省、克落,便難行法。既無利結于前,不畏法繩于後。大小糊塗,上下苟簡了事足矣,安望精工?嘗聞東西兩洋貿易,諸夷專買廣中之铳。百姓賣與夷人者極其精工,為官府制造者便是濫惡。以此觀之,我中國不肯精工耳,非不能精工也。”
自己家就産火铳的西人都來采購,足見這些工匠一旦用心打造,質量是多麼精良。而“監造之官克落大小糊塗,上下苟簡了事”則道盡質量低劣之根源。
皇朝之腐朽非止一日,此種狀況亦非皇朝末期才出現,隻是在末期随着種種亡國之象一起現出來罷了。此種惡狀,至少在嘉靖年間就已出現。
世人皆知戚繼光抗倭,其實戚繼光後來調任到北方,憑裝備了火铳火炮的火器車營打的北虜屁滾尿流,威震薊北,功績不下于抗倭。
然而戚繼光這樣的名将,也曾苦于火铳質量低劣:戚繼光《練兵實紀》載,“唯有火器,是我所長,但火器又有病痛铳口原是歪斜大小不一,鉛子原不合口,亦尖斜大小不一,臨時有裝不入口者,有隻在口上者,有口大子小臨放時流出者。”
誰能想象得到,火铳口居然能歪斜,鉛彈居然能尖斜、三扁四不圓,槍膛和彈丸都不是圓的;火铳彈丸還能大小不一,有的彈丸比铳口大,根本裝不進去,有的铳管前粗後細,彈丸裝不到膛底,有的彈丸太小,铳口稍低就能從铳口滾出來。
若非親眼所見,任誰也想象不到,世間居然有這樣的産品,這樣的産品居然能出現在保家衛國的軍隊之中。
與彼世鄧世昌手中的沙子炮彈有一拼。
多虧戚繼光實心任事,堪稱廉吏能臣,給予工匠足工足料,嚴格質量檢查,如此關于火铳真實威力的另一段描述才能成立,才能載于同樣出自戚繼光之手的《紀效新書》流傳後世:
“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尤其可中金錢眼,不獨穿楊而已。夫透重铠之利在腹長,腹長則火氣不洩,而送出勢遠有力。射能命中在于出口直以手挽其發,雖有力者莫能與之争。後手不用棄把點火,則不動搖,故十發有九中,即飛鳥之在林,亦可射落,因是得名”,“有力者莫能與之争十發有九中。”
《紀效新書》這一段記述道盡精良火铳遠勝弓箭之犀利。顯然,在戚繼光手中,看似落後無比的火铳爆發出了強大的威力,能洞穿铠甲,能射中金錢眼,十發有九中,林中之鳥亦可射落,能開強弓的有力者亦不能與之抗衡。
不但犀利,自從雲南沐國公讓火铳手站成三排,一排射擊,一排預備,一排裝填彈藥,如此循環不絕,也解決了火铳射速和火力密度的問題。戚繼光的車營便是如此,連車上的火炮都是輪流開炮射擊,“輪流打放,炮聲不絕”。
所以,武器很重要,但根本還是在于人。往深遠了說,在于整個國家體系,材料、工匠、技術;質檢、反腐、都察;軍人、待遇、訓練等等。
可惜戚繼光活不到明末——活到明末也未必能夠改變什麼。整個特權官僚階層的貪婪導緻整個國家财政的崩潰,他又能改變什麼?
改變不了,上下爛透,由此導緻的惡果就是富了官吏,窮了工匠,害了士兵,毀了華夏。
此種粗制濫造的火铳,铳管厚薄不一,就連鐵料本該最厚實的尾部铳膛的位置也保證不了厚度,因此極易在标準裝藥量的情況下被炸碎铳膛,炸傷甚至炸死使用者,士卒多因此而放棄使用,于是便隻能回到冷兵器肉搏的狀态。
就算勉強使用,為了防止炸膛傷己,也是将火藥減量少裝,保證不炸膛的同時,也令射出去的彈丸完全沒有了威力。即使這樣,怕炸膛的軍卒還要将火铳舉的離自己老遠,根本不敢湊近眼睛瞄準,如此,又令射擊完全沒有了精度,與閉着眼亂打沒區别。
而那些铳管前後粗細不一樣、铳彈與铳管直徑粗細不合的,要麼塞不進去彈丸,要麼塞進去一段距離卻進不到铳膛位置,要麼塞進去松松垮垮導緻火藥氣體直接洩露、失去了推動彈丸的壓力,彈丸出膛幾步十幾步就無力地掉落在地上。
如此種種,導緻本來代表着跨時代科技進步的熱兵器火铳,除了在戚家軍手裡真正發揮出了跨時代的威力,在其他軍伍手中,射程、威力、精度全失,在冷兵器弓箭面前,科技進步的優勢完全沒有體現出來。不但沒體現出優勢,反而顯示出了劣勢,殺傷力不如弓箭。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穿成鹹魚的我每天都想唱歌+番外 爹地寵翻我媽咪 自照+番外 蒸汽朋克核時代雲中奇緣 裝A會被親親抱抱舉高高 惡狐度化劄記 開局十選三,召喚十神将稱霸異世 離婚後我爆紅了! 三國不歸人 魔君的開局be手冊 獸電戰隊強龍白 穿書後我攻略了反派boss+番外 我有一條鬼怪供貨鍊+番外 (英美同人)穿成夜枭的我選擇跳槽[DC] 重生之換我來愛你+番外 仙君請慢走 萬萬億年後 大明:大明周王朱橚 家有學霸 穿書後,我成了時間管理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