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可是王戰沒有更好的辦法。
為了避免事後袁崇煥和其他文官們對自己将要采取的某些決策以諸般借口喋喋不休,此時的陣前決斷之權必須要給,給他們事權專一的機會,便是給他們遭受事實教育的機會,以此減少阻力。否則,除非将來自己不在乎他們的阻力,不在乎他們本身,推倒整個文官體系,大殺特殺。
這些想法倒也不是這一瞬間産生的,而是讀史之時反複思考後産生了諸多看法,許多早已經存在于王戰的心裡,此時隻是結合實際運用罷了。
王戰很清楚,袁崇煥雖然大話說得流暢,之前上奏疏說“但在多備火器,添買馬匹,乘險而扼其死命,戰則死戰,守則死守,而錦義,而廣甯、遼沈,步步打實做去,何憂夷哉?”但恐怕袁崇煥自己心裡都清楚,甯遠這些兵怯于野戰,或者說隻想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本不願意為友軍拼命,根本沒法一城援一城、步步打實的向遼東逼近,更不用說最後逼死東金。
若非如此,袁崇煥就不會不敢派兵救援錦州了,何必弄得後來還要自相矛盾、自己打臉的說什麼“賊奴有累勝之勢,而我在積弱之餘,十年以來戰栗畏敵,如今僅能辦一‘守’字如若甯遠有失,則山海關必定震蕩故臣不敢以四城之兵而遠救錦州”
對這段曆史,王戰可是把各種史料翻來覆去對照讀過好幾遍。
與此同時,王戰更是牢記來自彼世的真知灼見,“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隻是現在不能跟這些人說這麼高明的論斷,自己還不能表現得太英明,暫時隻能假托上天、祖宗之類。
“隻希望袁崇煥不要把城池看成自己的面子,更不要讓這面子勝過士卒和老百姓的性命。”王戰有些擔心袁崇煥的決策、擔心老百姓,心中暗自沉吟。
聽得皇帝将決策定性為戰事所需,并非倉惶棄土,又明言不幹預臨陣大将的決斷,可謂是既給予了提醒,又指點了集中兵力、堅壁清野的做法,且還承擔了責任,最後還放權與前線臨陣将領。除了沒有從他處調兵,已經是超出了臣子想象,幾人幾乎有了驚喜的感覺。
對于與皇帝議事的臣子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決斷清晰明确,皇帝擔過決斷的責任,沒有說“按某某愛卿的建議”,這樣,過後即使有言官激烈彈劾也難以追責到大臣們身上,至少不會追的太狠。
“吾皇英明。照此安排,不失穩妥,前線亦不失臨機決斷之靈活。雖未調兵,但甯錦二城集中了關外所有兵力,便是萬一有警,亦有足夠實力穩守待援,等待援兵。微臣以為,可行。”黃立極施禮說道。
“臣附議。”
張瑞圖、李國普幾人對視一眼,全部附議。
“好朕再給他們吃幾顆定心丸吧。”王戰的心情也不錯:初來乍到,作此決策,看來還可以。
“告訴袁崇煥和趙率教:一,守城不易取得人頭,此戰朕不以人頭論功,隻要守住錦州和甯遠即可,參戰的将官、士卒,人人有賞。二,派最可靠的人把守城門,搜殺細作,防止獻城。其三,雖然彈藥充足,還有鐵料可以現制炮彈,但也要注意,鞑虜總是逗引我們遠遠地放铳開炮,然後趁機突進。對密集大陣,大炮遠轟尚可,斃傷人馬,震懾敵膽;對于東奴的盾車,還是百步左右開炮齊射為好,可在城牆百步外挖掘壕溝阻滞盾車,利于炮擊;對人,多用散彈。其四,若他們有膽量出擊,朕建議集中騎兵,或可突襲斬殺東奴的運糧隊。燒掉糧草,一擊即走,不要硬拼。具體如何做,由他們臨陣自行決斷。”
抛開雜念,王戰幹脆利落的給出更具體的建議,但仍不忘授予前線臨機決斷之權。
“還有,命傳旨之人告訴趙率教,以往半生之事,時也、運也、命也;今日錦州之戰,以他為将首,朕相信他能打赢,朕知道他是親手殺過鞑子的忠臣猛将。拟旨吧,八百裡加急。”
年輕的皇帝,幹脆利落。
諸閣老看皇帝如此決斷,又單獨提起趙率教,更說出搜殺細作、如何炮擊這些守城要義,都不禁有些驚異:這便是“天啟”嗎?
諸閣老思量之下,條分縷析,自問也沒什麼其他比皇帝更好的辦法。皇帝已經擔過決斷的責任,若是不贊同皇帝的建議,東奴真來了,那些沒修完的小城軍民必定遭殃,自己幾人的責任可就太大了,而且皇帝如此決斷,不隻是勝敗、對錯,最重要的是把棄土的責任也幹脆利落的擔過去了。
幾人略一對視,彼此心下了然,也便不再遲疑,迅速的拟旨、用印,協調兵部與六科,将聖旨發了出去。
衆人退去之後,王戰又靜了下來。
看着皇帝夫婿,皇後張嫣大眼睛中透出驚奇思索之色,就像方才一樣,就那麼靜靜地看着眼前的“皇帝”王戰。
張嫣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推都推不醒、以為有性命之危的丈夫,怎麼醒來之後就好像換了一個人?不是好像,剛才的樣子就是脫胎換骨。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三國不歸人 穿書後,我成了時間管理大師 我有一條鬼怪供貨鍊+番外 獸電戰隊強龍白 自照+番外 家有學霸 裝A會被親親抱抱舉高高 穿書後我攻略了反派boss+番外 仙君請慢走 惡狐度化劄記 蒸汽朋克核時代雲中奇緣 開局十選三,召喚十神将稱霸異世 大明:大明周王朱橚 離婚後我爆紅了! 萬萬億年後 (英美同人)穿成夜枭的我選擇跳槽[DC] 爹地寵翻我媽咪 穿成鹹魚的我每天都想唱歌+番外 魔君的開局be手冊 重生之換我來愛你+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