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行軍,紅旗軍的隊伍并沒有找到華僑,傍晚接近了一座縣城。
話說,越南不大卻有五十多個省,你可以想象,所謂的縣也就是一個鎮子而已。事實上,以中國人來看,這座縣城實在是連鎮子都稱不上,估計也就二百米x二百米的樣子,或許還不到。
到了縣城前,終于有了戰争的感覺。城牆大約三米高,上面還插着大約三四米高的竹子,稍稍的向外傾斜,讓這座小城顯得有一點點“威懾力”。
偵察兵回報:前面的縣城叫做汪秘,城門已經關了,城内有鑼聲,城牆上有士兵,有弓箭和長矛,沒有發現火槍。
李林楊停下來寫了一封信,示意黎甘,送到城門處。
黎甘小小的猶豫了一下,李林楊雖然和氣,但也隻能去做。
戰戰兢兢的把信送到了城門前,然後跑的飛快,一溜煙的就回到了隊伍中。這速度,李林楊都驚訝,四十多歲光着腳闆能跑這麼快!
黎甘跑回來,氣喘籲籲,在他喘息未定時,李林楊已經把一塊銀元交給了他。
這下,黎甘開始一邊喘氣一邊樂開了懷。
不多久,看城上吊下一個人,飛快的拿到信,蹭蹭的又爬上了城牆。越南猴子,名不虛傳!
不多時,一個差官模樣的中年人,挎着腰刀爬下城牆,來到李林楊面前。
雖然還是語言不通,但可以确定是李林楊一行中國人不是法國人。紅旗軍衣着整齊,軍容肅正,明顯是正規軍,并非盜賊。
關鍵是盜賊也不會寫字啊!(越南的情況,在中國可是很多山大王會寫字的。)
一番比劃之後,差官老爺又問了黎甘父子一些問題,李林楊并沒有幹涉。終于差官老爺确認,行了個抱拳禮,然後回城報告。
在城牆下耗時兩個小時,紅旗軍終于得以進了這個小小的縣城。
進了城,才發現,這裡和國内,沒有任何區别,招牌上是漢字,建築的楹聯上是漢字。
縣太爺親自迎接,算是很有禮貌了,算是有些膽識。這個縣令,大約二十多歲,衣着乃是烏紗帽,藍色官袍,前胸綴着補子,補子上繡着一隻鳥。仍然是明時衣冠!
“傳統”保持的這麼好的“子國”“藩屬國”竟然在後世和中華離心離德,遺憾!李林楊決定改正錯誤,絕不能再叫猴子了!
一番比劃之後,李林楊進了縣衙。嗯,好可憐的縣衙,門頭低的差點碰頭。
和黎甘交流有了經驗,李林楊取出鉛筆,給了縣令一根,然後兩人開始筆談!
這次筆談,對李林楊來說,最大的觸動,乃是:俺作為一個純純的中國人,漢字竟然沒有一個越南縣令寫的好。而且,這位縣令還是第一次拿鉛筆寫字,僅僅寫了幾十個字之後,就龍飛鳳舞,寫的一筆好字!
話說,越南的科舉考試,其實和中國差不多,其實就是學的。人家也是秀才舉人進士的科舉!
縣令姓阮,叫阮芳,字遠道。
李林楊都沒有取個字,人一越南官,竟然有字。學中國學的是真好啊。
通過交談,李林楊得知了不少有用消息:
其一,法軍的老巢在河内,也就是現在所稱的東京。清軍分兩處:一支在河内以西大約三十公裡的山西(越南地名也是學中國的,此山西非彼山西),另一支在河内以北三十公裡的北甯。
具體兵力,就不是他這個小小的縣令(可以理解成鎮長)所能知曉的。不過,倒是給了一張地圖,這份地圖雖然抽象,但沿途的城鎮倒也清晰,甚至還标注了橋梁。
另一件事,對李林楊也很重要:此時法軍雖然占了鴻基,但越南廣甯總督(你可以理解成幾個縣的總督)現在還在鴻基以北的先安!
也就是說先安縣還在越南人手中!
從地圖上看,先安這裡也是一個河口,雖然通航條件不如紅江,但畢竟可以直直的通向涼山,然後到達鎮南關。這條河叫做先安江,據阮縣令介紹,差不多能通航一半的行程,另一半隻能是步行。一般的來說旱季可以走,雨季步行非常危險,動辄就是山洪暴發或者泥石流。阮縣令祖籍就在那裡,因此知曉這些地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少有人走過的路 真以為我是癞蛤蟆? 四合院:傻柱的人生模拟器 明末遼東從軍行 嘉靖承明 關于大宋的兩次穿越 靖康蒙塵 穿越到大漢第三帝國 我真沒想當皇帝皇位是自己飛來的 九域凡仙什麼時候更新 意外, 都市神醫修仙歸來 最後的小兵 水浒之挂機系統 誤入恐怖遊戲以後 家父朱元璋 龍蛇起兮 一見鐘情,我和你 諸葛亮三顧茅廬請我出山 首輔!夫人又炸翻京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