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小說網

592小說網>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 > 第59章 儒林列傳(第1頁)

第59章 儒林列傳(第1頁)

太史公大人啊,讀完那些關于提升教育官員地位的曆史記載,我真是忍不住要感慨幾句!哎呀,你說這世道啊,真是變了又變!想當年周朝衰落,那《關雎》就火得一塌糊塗;周幽王和周厲王這倆哥們兒把朝政搞得一塌糊塗,禮樂制度也亂套了,諸侯們就像脫缰的野馬,誰拳頭大誰說了算。

這時候孔子老人家看不下去了,他覺得王道衰微、邪道盛行,于是開始整理《詩經》《尚書》,想要恢複禮樂制度。老人家去齊國聽了《韶》樂,結果三個月都不想吃肉了,那音樂實在太美妙了!從衛國回到魯國後,老人家就開始整理音樂,讓《雅》和《頌》各歸其位。可惜啊,那時候社會太亂,孔子的學問根本沒人用,老人家東奔西走找了七十多個君主,愣是沒人願意搭理他。老人家就說:“哎,要是有人用我,我一個月就能讓國家煥然一新!”結果後來老人家去打獵,捉到一隻麒麟,還感慨說:“我的學問沒用了啊!”于是他就寫了《春秋》,用曆史來記錄那些王法,話說得含蓄但意義深遠,後世學者都紛紛學習。

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們就各奔東西了。有的成了大國的師傅、卿相,有的就在小國裡教士大夫,還有的幹脆隐居不出。就像子路去了衛國,子張去了陳國,澹台子羽去了楚國,子夏在西河講學,子貢最後留在了齊國。這些弟子們啊,就像種子一樣撒向了全國各地,傳播孔子的學問。

不過啊,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那哥們兒一把火把書都燒了,術士們也都被坑殺了,儒學就徹底沒落了。後來陳勝起義,魯國的儒生們就帶着孔子的禮器去投奔陳勝。孔甲還成了陳勝的博士,最後跟陳勝一起死了。你說這陳勝啊,一個平民起義,帶着一幫烏合之衆,短短幾個月就稱王了,但不到半年就滅亡了。這事兒說起來也沒啥大不了的,但那些儒生們卻帶着孔子的禮器去投奔他,這是為啥呢?還不是因為秦朝燒了他們的書,他們心裡有氣,就跑到陳勝那兒去發洩了。唉,這世道啊,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哈哈哈,話說咱們高皇帝劉邦滅了項羽之後,揮師圍了魯國,可你猜怎麼着?魯國的那些儒生們還在那兒搖頭晃腦地講課、習禮樂,那弦歌之聲此起彼伏,簡直就像開了演唱會似的!這不就是聖人留下的傳統嘛,可見這魯國真是個熱愛禮樂的國度啊!想當初孔子老人家在陳國的時候,就曾經說過:“我要回家啊,回家啊!我那些弟子們雖然有點狂放不羁,但都有真才實學,就是不知道怎麼用他們。”這齊魯之地啊,對于文學這事兒,自古以來就是他們的天性,仿佛骨子裡就流淌着文化的血液。

等到漢朝興起,那些儒生們終于有機會研究他們的經典了,開始講解那些大射鄉飲的禮儀。叔孫通這個哥們兒,搞了一套漢朝的禮儀制度,還當上了太常,他那些弟子們也都跟着沾光,成了朝廷的棟梁之才。那時候雖然還有戰争,但人們已經開始重視教育了。不過啊,孝惠帝和呂後時期,朝廷裡的公卿都是武将出身,對儒學并不感冒。到了孝文帝時期,雖然開始用儒生,但孝文帝本人更喜歡法家的東西。再到孝景帝時期,又不任用儒者,而窦太後又偏愛黃老之術。所以那些博士們雖然都有官職,但也沒啥實際權力。

不過啊,等到咱們現在這位皇上即位後,事情就變了!趙绾、王臧這些明儒學的大咖們,皇上也很欣賞他們,于是就開始招攬那些有才有德的文學之士。從那以後啊,魯國有申培公講詩,齊國有轅固生講詩,燕國有韓太傅講詩。濟南的伏生講尚書,魯國的高堂生講禮,菑川的田生講易,齊魯的胡毋生和趙國的董仲舒講春秋。等到窦太後去世後,武安侯田蚡當了丞相,他老人家可是個文化人,不喜歡黃老、刑名這些玩意兒,直接搞了個文學大派對,招了幾百個儒生。公孫弘這個哥們兒更厲害,他以布衣之身講春秋,最後竟然成了天子的三公,還被封為平津侯。這下子,天下的學士們都紛紛效仿,學習儒學成了風尚!

公孫弘這哥們兒當了學官,一看這世道學術氛圍稀薄得跟個清湯寡水似的,就坐不住了,立馬給皇上上書說:“丞相和禦史都傳話了,皇上有旨說‘聽說要以禮來引導百姓,用音樂來熏陶他們。婚姻這事兒,可是人生大事啊!現在禮廢了,樂也崩了,朕看着都心疼。所以得招攬天下那些有才有德的大咖們,都讓他們來朝廷裡亮亮相。讓禮官們來勸學,講講學問,談談理想,振興一下禮樂制度,給天下人做個好榜樣。太常啊,你和博士們商量商量,咱們得在地方上推廣一下文化教育,多培養點人才啊’。”

公孫弘這貨繼續和太常臧、博士平等人商量:“聽說啊,夏朝的時候,鄉裡有個叫‘校’的教育機構;殷朝的時候呢,叫‘序’;到了周朝,就變成了‘庠’。那時候啊,做好事兒的,朝廷就表彰他;做壞事兒的,就給他點顔色瞧瞧。所以啊,要想教化百姓,得從京城開始,然後由内而外,逐步推廣。現在皇上您這麼英明,咱們得趁這個機會,勸學修禮,推崇文化,培養賢才,這樣才能引領四方,走向太平盛世啊!

“不過啊,現在政教還沒那麼完善,咱們就先把現有的教育機構給利用起來吧。給博士官們安排五十個弟子,免除他們的徭役。太常你呢,就挑那些年滿十八、相貌堂堂的年輕人,補到博士弟子裡面。各郡國縣道邑裡,如果有那些愛好文學、尊敬長輩、遵守政教、和鄉親們關系融洽的,就讓當地的官員上報給太守,太守覺得合适的,就送到太常那兒去,讓他們像博士弟子那樣學習。每年都得考試,能通過一科的,就補到文學掌故的缺;表現特别好的,可以當郎中,太常得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上報。要是遇到那種超級天才,趕緊把名字報上來。那些不學習的、學不進去的,統統給開除了,不合格的還得受罰。

“另外啊,我這還有個建議,就是把那些熟讀經典、通曉古今的官員,提拔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比如秩比二百石以上的,還有那些通過一科的百石官員,都可以補到左右内史、大行卒史這些職位上;秩比百石以下的,就補到郡太守卒史去。每個職位都安排兩個人,邊郡的話就安排一個。先用那些背得多的,不夠的話再選掌故補中二千石的屬官,文學掌故補郡屬官,把人員給配齊。這事兒啊,得趕緊寫入法令裡。”

皇上聽了公孫弘的建議,大手一揮:“好,就這麼辦!”從那以後啊,朝廷裡的公卿大夫士吏們,就都是一群有文化有學識的人了,那場面啊,簡直就像開了個學術大會似的,熱鬧得很!

這位申公啊,是咱們魯國的大咖。想當年高祖路過魯國,申公就帶着他的弟子們去拜見高祖,這可是個曆史性的會面啊!到了呂太後那會兒,申公跑到長安遊學,還跟劉郢拜了同一個老師。後來劉郢成了楚王,就請申公去給他兒子戊當老師。可這戊小子啊,就是不愛學習,還跟申公不對付。等劉郢死後,戊繼位成了楚王,直接把申公給軟禁了。申公覺得這也太丢人了,就回了魯國,躲在家裡教書,終身不出門,連客人都不見,除非皇帝召喚才出來露個臉。不過呢,他的學問可是吸引了不少人,從遠方來的弟子就有一百多人。申公就專門教《詩經》,沒有注釋的部分就直接跳過,這可是真正的“幹貨”教學啊!

蘭陵的王臧跟申公學過《詩經》,後來還給孝景帝當太子少傅,可惜後來辭職了。等到咱們現在這位皇上即位後,王臧就上書自薦當宿衛,一路升遷,一年内就當上了郎中令。還有位趙绾也曾經跟申公學過《詩經》,後來還當上了禦史大夫。這趙绾和王臧啊,就向皇上提議建個明堂來朝見諸侯,可惜這事兒沒辦成,他們就推薦了自己的老師申公。于是皇上就派了使者,帶着禮物和豪車去請申公,申公就帶着兩個弟子來了。見了皇上後,皇上問申公治理國家的辦法,申公都八十多了,說話也直接:“治理國家啊,不在于說得多,而在于做得怎麼樣。”這時候皇上正迷戀文詞呢,聽了申公的話也沒說啥。不過既然請來了,就封申公為太中大夫,讓他住在魯國的公館裡,一起商量明堂的事。

可惜啊,這窦太後喜歡老子的學說,不喜歡儒學,就找了趙绾和王臧的茬兒,皇上也就把明堂的事兒給擱置了,還把趙绾和王臧給辦了,最後這倆人都自殺了。申公一看這形勢不對,也趕緊辭職回家,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不過啊,申公的弟子們可都是人才啊,有十多個都當上了博士:孔安國後來當了臨淮太守,周霸當了膠西内史,夏寬當了城陽内史,砀魯賜當了東海太守,蘭陵缪生當了長沙内史,徐偃當了膠西中尉,鄒人阙門慶忌當了膠東内史。這些人當官都是廉潔奉公,好學不倦,深得百姓愛戴。申公的弟子們雖然各有特點,但他們的學問大多都源于申公,這可見申公的教學水平之高啊!

哈哈,說到這位清河王太傅轅固生,他可是咱們齊國的驕傲啊!這哥們兒在孝景帝時期,那可是以研究《詩經》出名的博士。有一回,他和黃生在景帝面前争論,那場面簡直了!

黃生說:“哎,你們說說,商湯和周武王那倆哥們兒,他們可不是什麼受命于天的天命之子,簡直就是弑君篡位的反派啊!”

轅固生一聽,立馬反駁道:“此言差矣!想當初夏桀和商纣那兩個暴君搞得天下大亂,老百姓都盼着商湯和周武王來拯救蒼生。他們順應民心,誅殺了那兩個暴君,老百姓都歸心于他們,這怎麼能叫弑君呢?這可是民心所向啊!”

黃生又狡辯道:“哼,你這就是強詞奪理!就算桀纣再壞,他們也是君主,是老大!湯武再牛逼,也隻是臣子,是小弟!小弟怎麼能随便幹掉老大呢?這簡直就是造反啊!”

轅固生笑了笑,說:“那照你這麼說,咱們高祖劉邦取代秦朝,登上皇位,那也算是弑君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掠奪的命途  從魔狼家族走出的非凡領主  女神接我睡酒店,前妻跪哭民政局  神奇寶貝:我就一普通培育家  拒絕開卷後,我在修仙界開農場  問鼎虛世,三界稱王  三拒SKT,LOL端水大師  崩壞:某日,我也會步入茫茫暮色  中國足球百年風雨曆程  沒有操作?玩的就是數值碾壓!  打造公益遊戲:引的全網動容捐款  我的召喚物,都是天命之女!?  以為是帥哥,結果是頂級漿怪克星  序列大明  瘋批男主竟是我那異界乖徒  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  逼我在陰陽幼兒園打工是吧?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裡興風作浪  讓人迷戀的味道  從舊日開始斬斷神明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