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樂毅啊,他的祖宗叫樂羊,樂羊那會兒可是魏文侯的得力幹将,一口氣把中山給拿下了,魏文侯一高興,就給了樂羊靈壽這塊地作為封地。樂羊死後,就葬在了靈壽,從此他的後代們就在這兒安家落戶了。可誰曾想,中山又複國了,直到趙武靈王那會兒,中山又被滅了,然後樂家的後代裡就冒出了個樂毅。
這樂毅啊,真是個賢能的人,特别喜歡軍事,趙國人都很看好他。可是呢,武靈王那會兒出了沙丘之亂,樂毅覺得趙國待不下去了,就投奔了魏國。後來聽說燕昭王因為子之之亂,齊國把燕國打得落花流水,燕昭王心裡那叫一個恨啊,天天都想着怎麼報複齊國。可是燕國地盤小,又偏遠,實力不夠,于是燕昭王就放下身段,先禮遇了郭隗,想招攬賢才。樂毅這時候就作為魏昭王的使者出使到了燕國,燕王待他如貴賓一般。樂毅推辭了一番,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成為燕昭王的得力助手,被封為亞卿。
那時候啊,齊湣王可牛了,南邊把楚國的相唐眛在重丘給打敗了,西邊又把三晉給打得落花流水,在觀津一戰中。然後還跟三晉一起攻打秦國,幫趙國滅了中山,又把宋國給滅了,地盤擴大了千餘裡。他還跟秦昭王争着當帝王,不過後來又沒争成。諸侯們都覺得齊湣王太嚣張了,都想背棄秦國而投靠齊國。可是齊湣王太過自滿,老百姓都受不了他。于是燕昭王就問樂毅怎麼伐齊。樂毅說:“齊國啊,那是霸國的底子,地盤大、人口多,咱們單獨攻打可不容易。大王要是真想打,不如聯合趙國、楚國和魏國一起。”于是燕昭王就派樂毅去跟趙惠文王商量,又派使者去聯絡楚國和魏國,還讓趙嚪去遊說秦國一起伐齊。諸侯們都覺得齊湣王太驕橫了,都争着跟燕國結盟伐齊。樂毅回來一報告,燕昭王就決定出兵,讓樂毅當上将軍,趙惠文王還把相國印給了樂毅。樂毅就帶着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伐齊,在濟西把齊國打得落花流水。諸侯的軍隊都回去了,隻有燕軍和樂毅還在追,一直追到了臨淄。齊湣王在濟西被打敗後,就逃到了莒城。樂毅就帶着軍隊在齊國到處轉悠,把齊國的城池都占了。他攻進臨淄後,把齊國的金銀财寶、祭天的禮器都運回了燕國。燕昭王高興得不得了,親自到濟水邊犒勞軍隊,封樂毅為昌國君,把昌國這塊地給了他。于是燕昭王就把齊國的戰利品都運回了燕國,還讓樂毅帶着軍隊去攻打那些還沒打下來的齊國城池。
樂毅這哥們兒在齊國轉悠了五年,攻下了七十多座城池,全給燕國改成了郡縣,可就是莒和即墨這兩個地方不肯服軟。恰逢這時,燕昭王駕崩,兒子繼位成了燕惠王。這燕惠王啊,從當太子那會兒起就對樂毅有點不爽。他一上位,齊國的田單就聽到了風聲,立馬搞起了反間計,在燕國散布謠言說:“齊國就剩下兩個城池沒攻下來了,可為啥這麼久還沒搞定呢?聽說樂毅跟燕國新王有矛盾,他想聯合軍隊留在齊國,自立為王。現在齊國最擔心的,就是别的将領來替代樂毅。”這燕惠王本來就疑心樂毅,一聽這謠言,立馬就派騎劫去替代樂毅,還召回了樂毅。
樂毅一聽這消息,心裡就明白了,這新王肯定對自己有意見,怕被殺頭,索性就投降了趙國。趙國一看這樂毅是個人才,就封他在觀津,還給他起了個響當當的名号——望諸君。這樣一來,不僅趙國尊重樂毅,連燕國和齊國都為之震動。
後來呢,齊國的田單跟騎劫幹了一仗,果然用了詐術把燕軍給打敗了,在即墨把騎劫給滅了。然後他就乘勝追擊,把燕軍一路趕到了黃河邊上,把之前失去的齊國城池全都奪了回來。最後還在莒城迎接了齊襄王,回到了臨淄。
這燕惠王啊,一看自己把樂毅換了,結果軍隊被打敗,将領被殺,還丢了齊國,心裡那叫一個後悔啊。再加上他又覺得樂毅投降趙國這事兒特沒面子,生怕趙國用了樂毅來趁機攻打燕國。于是他就派人去責備樂毅,同時呢,又假惺惺地道歉說:“先王把整個國家都交給了你,你幫燕國打敗了齊國,為先王報了仇,天下都震驚了,我怎麼可能忘記你的功勞呢?隻是先王駕崩後,我剛繼位,身邊的人誤導了我。我派騎劫替代你,是因為你長時間在外征戰,想讓你回來休息一下,商量一下國家大事。沒想到你誤會了,以為我跟你有矛盾,就離開燕國去了趙國。你為自己打算是對的,但你怎麼對得起先王對你的信任和厚待呢?”
樂毅一聽這話,心裡就笑了,給燕惠王回了封信說:“我樂毅這人比較笨,沒能遵從王命,也沒能讓身邊的人滿意,怕損害了先王的英明和您的道義,所以我隻好逃到趙國去。現在您派人來責備我,我擔心您沒明白先王為什麼如此厚待我,也沒了解我為什麼要為先王效力。所以我鬥膽寫了這封信來回應您。”
哎呀,樂毅這哥們兒,真是個有遠見的人啊!他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賢明的君主不會把官職和利益給親信,而是看誰有功就給誰賞,誰有能力就給誰位置。這種懂得察人授官的君主,才能成就大事啊!而那些根據品行來交朋友的人,也能在江湖上立下好名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樂毅回想起當年,他看到先王有那種超越世人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就跑到魏國去借兵,親自來燕國考察。結果先王特别賞識他,直接把他提拔到賓客之中,還讓他在群臣之上,連父兄都沒商量就直接封他為亞卿。說實話,樂毅當時也懵懵的,心想自己隻要按照命令行事,應該就沒啥大錯了,所以就接下了這個重任。
先王當時跟樂毅說:“我對齊國可是有着深仇大恨啊,不管我們燕國多弱小,我都要跟齊國死磕到底!”樂毅一聽,立馬給先王出主意:“齊國啊,那可是霸主留下來的家底,軍隊訓練有素,打仗經驗豐富。如果我們想打齊國,那可得聯合其他國家一起。而且啊,淮北、宋地這些地方,楚國和魏國都想要。如果我們能說服趙國,再聯合其他三國一起攻打齊國,那齊國肯定就完蛋了!”
先王一聽,覺得樂毅說得有道理,就給了他符節,讓他去趙國當說客。樂毅一去一回,就聯合了趙國和其他國家一起攻打齊國。結果啊,靠着天意和先王的英明,河北一帶的土地都歸了燕國,燕軍也一路高歌猛進,大敗齊軍。最後呢,齊王隻能跑到莒城去避難,而那些金銀财寶、兵器珍器都被燕國收入囊中。這些戰利品啊,在甯台、元英這些地方都擺滿了,從春秋五霸以來,還沒有哪個君主的戰功能跟先王比呢!
先王一看這戰績,心裡那叫一個滿意啊,直接給樂毅封了地,讓他跟那些小國的諸侯平起平坐。樂毅呢,還是覺得自己隻是奉命行事,沒啥大不了的,所以也就欣然接受了。
哈哈,樂毅這哥們兒可真是深谙政治之道啊!他明白,一個真正賢明的君主,立下的功業是不會被遺忘的,就像春秋戰國那些霸主一樣,名垂青史。而那些有遠見的人,他們的名聲也不會被輕易毀掉,會被後世傳頌。就像先王他老人家,為了報仇雪恨,滅掉了那麼強大的齊國,還收獲了八百年的積蓄,就算是駕崩之後,他的教誨依然影響着後人,那些執政的大臣們都在努力完善法令,慎重選拔人才,就連老百姓都受到了恩澤。
樂毅還說了,做事情啊,有時候開頭好不一定結局就好,就像伍子胥當初給阖闾出主意,結果吳國一路打到了楚國的郢都;可是到了夫差這兒,伍子胥的建議就不被采納了,最後還落得個被裝進皮囊裡扔進江裡的下場。吳王啊,他就沒明白伍子胥的建議能幫他立功,所以就算沉了伍子胥也不後悔;而伍子胥呢,他也沒早點看出兩位吳王不是一路人,結果就悲劇了。
樂毅覺得啊,能保全自己又立下大功,這才是他最希望的;而那些會毀了他名聲、讓先王蒙羞的事情,他可是避之唯恐不及。就算是要面對不确定的罪名,他也不會為了僥幸而去做那些不義的事情。
樂毅還聽說啊,古代的君子就算跟朋友絕交了也不會說對方的壞話;忠臣離開國家也不會去抹黑自己的名聲。他雖然不是什麼大才子,但也跟不少君子學過幾招。他擔心燕王身邊的人會聽信讒言,不了解他的真實想法,所以就寫了這封信給燕王,希望燕王能留意一下。
後來啊,燕王又把樂毅的兒子樂間封為昌國君;樂毅呢,也跟燕國恢複了關系,燕國和趙國都把他當貴賓。最後樂毅在趙國去世。樂間在燕國待了三十多年,結果燕王喜聽了相國栗腹的建議,想攻打趙國,就問樂間的意見。樂間說:“趙國是個四面受敵的國家,老百姓都擅長打仗,攻打趙國可不是個好主意。”可惜燕王不聽,最後還是打了趙國,結果被廉頗一頓胖揍,栗腹和樂乘都被活捉了。樂乘可是樂間的親戚啊,這下樂間也沒轍了,隻好跑到趙國去。趙國一看機會來了,立馬就把燕國給圍了。最後燕國隻好割地求和,趙國才撤軍。
燕王啊,可真是悔不當初沒聽樂間的勸告啊。樂間後來跑去了趙國,燕王就給他寫了封信,内容大緻是這樣的:“想當年,商纣王那會兒,箕子勸他别那麼殘暴,可纣王就是不聽,箕子也不放棄,繼續勸谏,希望能喚醒纣王的良知;而商容呢,見纣王不聽勸,就選擇了隐居,希望纣王能有所改變。結果纣王依舊我行我素,百姓怨聲載道,箕子和商容這才徹底退隐江湖。所以啊,雖然纣王殘暴,但箕子和商容還是留下了忠臣聖人的好名聲。為啥呢?因為他們已經盡到了臣子的本分啊!我雖然愚鈍,但還沒纣王那麼殘暴;燕國的百姓雖然有些亂,但也沒殷商時期那麼嚴重。家裡有啥事,不先跟家裡人商量,反而跑去跟鄰居說三道四,這種事兒我可不會幹!所以嘛,你們倆要是願意回來,我還是歡迎的。”
樂間和樂乘這倆哥們兒一看,燕王還是這麼固執,就決定留在趙國不回去了。趙國一看這倆哥們兒是個人才,就封樂乘為武襄君。
第二年,樂乘和廉頗就帶着趙國的軍隊把燕國給圍了。燕王一看這架勢,趕緊送了一大堆禮物給趙國求和,這才解了圍。又過了五年,趙孝成王駕崩,襄王就派樂乘去接替廉頗的位置。可廉頗這哥們兒哪肯啊,直接就把樂乘給打了,樂乘一看形勢不妙,撒腿就跑,廉頗呢,也跑到了魏國避難。又過了十六年,秦國就把趙國給滅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過了二十多年,高帝(劉邦)路過趙國的時候,就問:“樂毅還有後代嗎?”有人回答說:“有個叫樂叔的。”高帝一聽,立馬就封了樂叔為樂卿,還給他起了個封号叫華成君。這華成君啊,就是樂毅的孫子。而樂氏家族裡還有個叫樂瑕公的,以及樂臣公。在趙國快被秦國滅掉的時候,他們就跑到了齊國的高密。樂臣公這家夥特别擅長研究黃帝、老子的學問,在齊國可是名聲大噪,被大家尊稱為賢師。
太史公在《史記》裡寫道:“當初齊國的蒯通和主父偃讀到樂毅給燕王的信時,每次都感動得淚流滿面。樂臣公研究黃帝、老子的學問,他的老師叫河上丈人,但沒人知道河上丈人是從哪兒冒出來的。這位神秘的河上丈人又教了安期生,安期生又教了毛翕公,毛翕公又教了樂瑕公,樂瑕公又教了樂臣公,樂臣公再教蓋公。蓋公在齊國的高密、膠西一帶教書育人,後來還成了曹相國的老師。”
這最後一句“昌國忠谠,人臣所無。連兵五國,濟西為墟。燕王受間,空聞報書。義士慷慨,明君轼闾。間、乘繼将,芳規不渝。”簡直是對樂氏家族的高度贊揚啊!他們忠誠耿直,是臣子的楷模;他們聯合五國伐齊,讓濟西變成了一片廢墟;雖然燕王被讒言所惑,但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們英勇善戰,是真正的義士;他們的後代也繼承了他們的優良傳統,真是讓人佩服啊!
喜歡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請大家收藏:(zuoyexs)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左葉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以為是帥哥,結果是頂級漿怪克星 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 沒有操作?玩的就是數值碾壓! 逼我在陰陽幼兒園打工是吧? 中國足球百年風雨曆程 讓人迷戀的味道 我的召喚物,都是天命之女!? 從魔狼家族走出的非凡領主 崩壞:某日,我也會步入茫茫暮色 女神接我睡酒店,前妻跪哭民政局 瘋批男主竟是我那異界乖徒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裡興風作浪 序列大明 問鼎虛世,三界稱王 神奇寶貝:我就一普通培育家 掠奪的命途 拒絕開卷後,我在修仙界開農場 打造公益遊戲:引的全網動容捐款 三拒SKT,LOL端水大師 從舊日開始斬斷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