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小說網

592小說網>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 > 第3章 魯周公世家(第1頁)

第3章 魯周公世家(第1頁)

話說周公旦這哥們兒,那可是周武王的親弟弟。早在文王那時候,周公旦就表現得特别孝順,人又厚道,跟别的兄弟比起來簡直就是個異類。武王登基後,周公旦就成了武王的得力助手,大事小事都找他。武王九年,東征到盟津的時候,周公旦也跟着。到了十一年,攻打纣王,在牧野那兒,周公旦協助武王,發表了那個着名的《牧誓》。打完仗進了商朝的王宮,殺了纣王之後,周公旦拿着大斧頭,召公拿着小斧頭,一邊一個夾着武王,舉行釁社儀式,向天宣告纣王的罪行,順便也通知了一下殷朝的百姓。然後還把被關押的箕子給放了。對于纣王的兒子武庚祿父,周公旦沒殺他,還封了個地兒,讓管叔和蔡叔去輔佐他,好讓殷朝的祭祀能繼續下去。對于那些有功之臣和親戚,也都一一封了官。周公旦自己被封在少昊曾經住過的曲阜,成了魯公。不過周公旦并沒立馬去上任,而是留下來繼續輔佐武王。

武王滅了殷朝之後第二年,天下還沒完全安定下來,武王就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輕。群臣們都慌了神,太公和召公就開始占蔔問卦。周公旦說:“現在還不能拿先王來當擋箭牌。”于是他就決定自己當人質,設了三個祭壇,自己站在北面,拿着玉璧和玉圭,向太王、王季、文王禱告。史官在一旁記錄禱告詞:“大王您的孫子武王發,勤勞國事卻身染重病。如果三位先王在天有靈,覺得這是你們的責任,那就讓我周公旦來代替武王發的身體承受病痛吧。我周公旦雖然不如武王發多才多藝,但我對待鬼神之事卻更為擅長。請在天庭降下福佑,保佑四方安定,讓您的子孫在人間得以安定,四方百姓無不對您敬畏。請不要讓天降的福佑中斷,讓我們的先王在天堂也有所依靠。現在我将此事交付給神龜來決定,如果它同意,我就将玉璧和玉圭歸還,靜候天命;如果它不同意,我就将玉璧和玉圭藏起來。”周公旦讓史官記錄完禱告詞後,就開始占蔔。占蔔的人都說吉利,打開占蔔書一看,果然是吉兆。周公旦高興壞了,打開卦盒,看到的也是吉卦。他趕緊進宮祝賀武王說:“大王您放心,我剛剛得到三位先王的指示,他們會保佑您長命百歲的。您就安心養病吧。”說完,周公旦把占蔔的策書藏進一個金櫃子裡,叮囑看守的人千萬别洩露出去。結果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武王去世後,成王年紀還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生怕天下人知道了武王駕崩的消息會造反,于是趕緊登上王位,代替成王處理國家大事。可那管叔和他的一幫弟弟,就在國内散布謠言,說:“周公對成王不利啊!”周公趕緊找太公望和召公奭商量:“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行執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朝,沒法向太王、王季、文王交代啊。這三位先王為天下操勞了那麼久,如今總算是可以安心了。可武王早逝,成王年幼,我得幫他穩固周朝的江山,所以才這麼做啊。”于是,周公就繼續輔佐成王,還讓自己的兒子伯禽代替自己去魯國受封。

周公在臨行前,特意告誡伯禽:“我可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這身份也不算低了。但我呢,洗一次頭要中斷好幾次去握發見士,吃一頓飯也要吐好幾次出來去接見賢人,就怕錯過了天下的賢才。你去了魯國,千萬别仗着身份高貴就傲慢待人。”

結果啊,管叔、蔡叔和武庚這幾個家夥,還真就聯合淮夷造反了。周公奉了成王的命令,東征讨伐,還發表了《大诰》。最後呢,殺了管叔,斬了武庚,把蔡叔給流放了。然後他把殷朝的遺民收編了,封康叔在衛國,封微子在宋國,讓他們繼續供奉殷朝的祭祀。就這樣,東邊淮夷一帶也安定了下來,用了兩年時間,一切都搞定了。諸侯們也都服服帖帖地尊奉周朝了。

話說回來,那時候天上還降下了祥瑞呢,唐叔得了一株異樣的禾苗,兩個穗兒長在一個莖上,他就把這禾苗獻給了成王。成王呢,就讓唐叔把這禾苗送給在東土的周公,還寫了篇《饋禾》。周公接受了這禾苗,心裡特高興,覺得這是天子的恩賜,于是就寫了篇《嘉禾》。等到東土的事情都辦妥了,周公就回去向成王報告,還寫了首詩送給成王,那詩就叫《鸱鸮》。成王那時候還不敢訓斥周公呢。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那天,成王從周都出發到了豐邑,先派太保召公去洛邑察看地形。到了三月,周公就親自去洛邑營建國都,占蔔了一下,結果是吉兆,于是就在那兒建國了。

後來成王長大了,能處理政事了。周公就把政權交還給了成王,成王就開始親政了。想當初周公代成王執政的時候,是面朝南接受諸侯朝見的。可七年後還政給成王,他就面朝北站在臣子的位置上,那種小心謹慎的樣子,真是讓人感歎啊。

記得成王小時候生病,周公為了祈福,就剪下自己的頭發沉到河裡,向神靈祈禱說:“成王年紀小,還沒懂事呢,要是有什麼冒犯神靈的地方,那都是我這個叔父的過錯。”周公還把這份禱告書藏在了府庫裡。後來成王的病果然好了。等到成王執政後,有人誣陷周公,周公就逃到了楚國。成王後來打開了府庫,看到了周公的禱告書,感動得哭了,趕緊把周公接了回來。周公回來後,擔心成王年輕氣盛,治理國家時會有所放縱,于是就寫了《多士》和《毋逸》這兩篇文章來提醒他。《毋逸》裡面說:“為人父母的,創業曆經長久,要是子孫驕奢淫逸,忘了先人的基業,就會家破人亡。做子女的,能不謹慎嗎?想當初殷王中宗,他敬畏天命,勤政愛民,從不敢荒淫懈怠,所以他在位七十五年。還有高宗,他長久在外辛勞,跟小民一起勞作,即位後也是勤勤懇懇,三年不說話,一開口就是治理國家的大事,從不荒淫享樂,把殷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所以他在位五十五年。再說祖甲,他做王時很公正,長久跟小民在一起,了解小民的疾苦,能保護百姓,不欺侮孤寡,所以他在位三十三年。”而《多士》裡面則說:“從商湯到帝乙,沒有一個不遵循祭祀、彰明德行的,每一個王都能配享上天。可後來的纣王呢,他荒淫無度,不顧天意民心,百姓都該殺了他。”“想想當年的文王,他從早到晚忙于國事,連吃飯都顧不上,結果他在位五十年,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周公寫這些文章,就是為了告誡成王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成王在豐邑的時候,天下已經安定下來了,可周朝的官制還沒完全理順。于是周公就親自操刀,制定了《周官》這部法典,明确了各個官職的職責,又寫了《立政》這篇政令,讓老百姓們辦事更加方便了。老百姓們那叫一個高興啊,紛紛點贊。

周公在豐邑住着,結果得了重病,臨死前他說:“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這樣才能表明我不敢離開成王啊。”周公去世後,成王也挺感動的,就打算把周公葬在畢邑,跟文王葬在一起,以表示他這小夥子不敢把周公當成臣子來看待。

周公去世後,那年秋天莊稼還沒收割呢,就突然狂風雷暴,禾苗全倒伏了,大樹也都被拔了起來。周國上下一片恐慌。成王和大臣們穿着朝服,打開了那個金縢匮,這才看到了周公當年寫下的,願意代替武王接受病痛折磨的那段話。成王和兩位大臣就問史官和各級官員,他們都說:“這事兒确實有,以前周公讓我們别往外說。”成王拿着那書就哭了,說:“從今以後,我們再也不能随便占蔔了啊!當年周公為了王家辛勤勞作,我這個年輕人沒能及時理解。現在上天動怒來彰顯周公的德行,我這個小子得趕緊迎接,我們國家的禮節也應該如此。”成王一出城去祭天,天就開始下雨了,風也反向吹,倒伏的禾苗全都起來了。兩位大臣就命令國民們,把倒伏的大樹都扶起來,重新栽好。那一年莊稼收成特别好。于是成王就下令,讓魯國可以祭祀文王于郊外。魯國有了天子的禮樂,這都是為了表彰周公的德行啊。

周公去世後,他兒子伯禽早就受封去魯國了,也就是魯公。魯公伯禽剛去魯國受封的時候,過了三年才回來向周公彙報政績。周公就問:“你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啊?”伯禽說:“我得改變那邊的風俗,改革他們的禮儀,還得守喪三年才能除服,所以晚了點。”太公呢,也被封到了齊國,他五個月就回來向周公彙報政績了。周公就問:“你怎麼這麼快啊?”太公說:“我簡化了君臣之間的禮節,順從當地的風俗習慣就行了。”後來周公聽到伯禽彙報政績慢,就歎了口氣說:“哎,魯國後代恐怕得向齊國俯首稱臣了!政治如果不簡明扼要,不便于民衆理解,民衆就不會親近;如果政策平易近人,民衆就會歸附。”

伯禽即位後,那管叔、蔡叔等人就開始鬧事,淮夷、徐戎也跟着反叛。伯禽毫不含糊,直接率領大軍去肸地讨伐他們,還搞了個《肸誓》,就像現在開戰前搞個誓師大會一樣,他大喊道:“都給我穿好铠甲,别給我丢臉!别傷害戰馬和牛,它們可是咱們的重要資産。要是馬牛跑了,或是臣妾逃走了,别追得太狠,得溫柔點把他們找回來。魯國的勇士們,你們三郊三隧的,都給我準備好草料、幹糧和武器,誰敢掉鍊子,我就用大刑伺候!都給我聽好了,這次征讨徐戎,誰也别給我掉隊!”搞完這誓師大會,伯禽就率領大軍平了徐戎,把魯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伯禽去世後,他兒子考公酋接了班。考公幹了四年就挂了,于是弟弟熙上台,這就是炀公。炀公這哥們兒挺有建築才華的,修了座茅阙門。不過他也隻幹了六年,然後他兒子幽公宰繼位。幽公幹了十四年,結果被他弟弟曦給殺了,曦自立為魏公。魏公在位五十年,去世後兒子厲公擢繼位。厲公幹了三十七年也去世了,魯國人就立了他的弟弟具為君,這就是獻公。獻公在位三十二年,去世後兒子真公濞繼位。

真公十四年的時候,周厲王那哥們兒太不像話了,搞得大家都受不了,最後他隻能逃出京城去彘地避難,于是共和開始代理朝政。過了九年,周宣王即位。

真公幹了三十年也去世了,他弟弟敖繼位,這就是武公。

武公九年春天,武公帶着大兒子括和小兒子戲去西邊朝見周宣王。宣王一看戲這小子挺可愛,就想立他為魯國太子。結果周朝的樊仲山父這哥們兒就不幹了,勸宣王說:“廢長立少,這可不合規矩啊!不合規矩就會犯王命,犯了王命可是要挨罰的!所以出命令一定得合規矩。命令執行不下去,政權就立不住;執行了但不合規矩,老百姓就會抛棄上司。下屬服從上司,年輕的服從年長的,這才叫合規矩。現在大王你建立諸侯國,卻立年幼的為太子,這不是在教老百姓學壞嗎?要是魯國這麼幹了,其他諸侯國也跟着學,那王命就要被阻塞了。要是不聽大王的,大王你去罰他們,那就等于是在自毀王命啊。罰也不對,不罰也不對,大王你可得好好想想啊!”可宣王就是不聽,硬是立了戲為魯國太子。那年夏天,武公回去後就死了,戲繼位,這就是懿公。

懿公九年,這懿公的哥哥括的兒子伯禦,跟魯國人一起把懿公給殺了,然後自己當上了國君。伯禦當了十一年國君,結果周宣王看不下去了,出兵讨伐魯國,把伯禦給宰了,然後開始找魯國公子裡誰能好好聽話、順從諸侯的,打算讓他當魯國的老大。樊穆仲就推薦了:“魯懿公的弟弟稱,這人恭敬神明,尊敬老人,辦事前先問問老規矩,絕不亂來。”宣王一聽:“嗯,這人能管好他老百姓。”于是就把稱立為魯國國君,住在夷宮,這就是孝公。從這以後啊,諸侯們就開始不拿周王當回事兒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孝公二十五年,諸侯們直接反了周朝,犬戎還把幽王給殺了。這時候秦國開始嶄露頭角,成為了諸侯之一。

過了兩年,孝公去世了,他兒子弗湟繼位,這就是惠公。

惠公在位三十年,晉國那邊就接連出事兒,先是殺了昭侯,過了十五年又殺了孝侯。惠公四十六年去世,他大兒子息代理國政,處理國君的事務,這就是隐公。說起來啊,這惠公的夫人沒生兒子,倒是他一個小妾聲子生了息。息長大了,惠公給他娶了個宋國媳婦,結果宋女一來,惠公一看這麼漂亮,直接就把人家搶過來自己娶了,還生了個兒子叫允。後來惠公還讓這宋女當了夫人,允當了太子。等惠公一死,因為允年紀小,魯國人就讓息暫時代理國政,但沒讓他正式即位。

隐公五年的時候,他跑去棠地觀魚。到了八年,他還跟鄭國交換了天子的太山之邑祊和許田這兩塊地,這事兒當時被人們批評得夠嗆。

十一年冬天,有個公子揮的,這人挺會拍馬屁,他對隐公說:“百姓們都向着您,您幹脆就即位算了。我幫您把子允給殺了,您讓我當宰相。”隐公一聽就拒絕了:“有先君的命令在呢。我之所以代理國政,是因為允年紀小。現在他長大了,我正準備找個地方養老去,把政權交給他。”揮一聽這話,怕子允知道了反過來殺他,就反咬一口,跟子允說:“隐公想一直當國君,要除掉您,您得小心點。我可以幫您殺了他。”子允一聽,立馬就答應了。十一月,隐公正在祭鐘巫,住在社圃,結果被公子揮派人給殺了。然後公子揮就立了子允為國君,這就是桓公。唉,這魯國啊,真是一言難盡啊!

桓公元年,鄭國拿了個璧玉,跟天子換了許田這塊地。第二年,又拿了宋國送的鼎放進太廟,這事兒啊,被君子們一頓嘲笑。

到了第三年,桓公派揮去齊國迎娶媳婦,後來這媳婦就成了夫人。六年之後,夫人生了個兒子,巧的是,這兒子跟桓公是同一天生的,所以就給他取名叫同。這同長大後,自然就成了太子。

一轉眼十六年過去了,桓公在曹國會合諸侯,一起讨伐鄭國,還順便把厲公給抓了。

第十八年的春天,桓公打算出門旅行,結果就跟夫人一起去了齊國。申繻勸他别去,桓公不聽,非去不可。結果到了齊國,齊襄公跟桓公夫人搞上了。桓公一氣之下,就把夫人給訓了一頓,夫人委屈啊,就跑去跟齊襄公告狀。夏四月丙子那天,齊襄公請桓公吃飯,桓公一高興就喝醉了。齊襄公趁機讓公子彭生抱住桓公,然後讓彭生折斷桓公的肋骨,結果桓公就這麼死在車上了。魯國人知道後,就去齊國告狀:“我們國君是敬畏您的威名,才不敢在家待着,特意來修好禮節的。沒想到禮成之後,他卻回不去了,這責任該歸誰呢?請您交出彭生,好讓我們在諸侯面前有個交代。”齊國為了安撫魯國,就殺了彭生。然後立太子同為君,這就是莊公。莊公的母親,也就是那位夫人,因為這事兒留在齊國,不敢回魯國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逼我在陰陽幼兒園打工是吧?  崩壞:某日,我也會步入茫茫暮色  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  瘋批男主竟是我那異界乖徒  拒絕開卷後,我在修仙界開農場  讓人迷戀的味道  三拒SKT,LOL端水大師  我的召喚物,都是天命之女!?  從舊日開始斬斷神明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裡興風作浪  掠奪的命途  神奇寶貝:我就一普通培育家  中國足球百年風雨曆程  從魔狼家族走出的非凡領主  問鼎虛世,三界稱王  沒有操作?玩的就是數值碾壓!  女神接我睡酒店,前妻跪哭民政局  序列大明  以為是帥哥,結果是頂級漿怪克星  打造公益遊戲:引的全網動容捐款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