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那些受命稱帝的皇帝們,哪個不想去封禅泰山啊?雖然也有沒等到合适的機會就動手的,但還真沒見過見到了吉祥的征兆還不去泰山封禅的。有的皇帝啊,雖然受命了但功績不夠,到了梁父山就覺得自己的德行還不夠,德行夠了又覺得時間不夠用,所以啊,封禅這事兒就越來越少了。古人說啊,“三年不舉行禮儀,禮儀就廢了;三年不奏樂,音樂就壞了。”每個盛世,皇帝們都會去封禅泰山以示答謝,到了衰敗時期就停了。這封禅的事兒啊,遠的有一千多年,近的也有幾百年了,所以那具體的儀式啊、細節啊,早就失傳了,我們也隻能聽聽傳說,具體怎麼樣就不得而知了。
尚書裡說啊,舜那時候啊,他觀察天象,用璇玑玉衡來定七政。然後呢,他就去祭祀上帝,祭祀六宗,望祭山川,遍祭群神。他把五方諸侯進貢的玉圭收集起來,選個好日子,召見四方諸侯和州牧,把玉圭還給他們。每年二月啊,舜就東巡狩獵,到泰山。泰山啊,就是岱宗。他在那兒燒柴祭天,望祭山川,然後會見東方諸侯。這東方諸侯啊,其實就是那些小國的國君。舜還規定了四時、月份、日期,統一了音律、度量衡,修訂了五種禮儀,規定了諸侯朝見天子時所帶的五種玉、三匹帛、兩隻活禽和一隻死禽作為進見的禮物。五月呢,舜就南巡到衡山;八月,西巡到華山;十一月,北巡到恒山。每次巡狩的禮儀啊,都跟泰山一樣。中嶽呢,就是嵩山。舜每五年就巡狩一次。
大禹繼位後,也遵循了這個傳統。後來過了十四世,到了帝孔甲,這家夥啊,道德敗壞,又喜歡搞神神鬼鬼的,結果把神得罪了,連他養的那兩條龍都跑了。又過了三世,商湯讨伐夏桀,想把夏朝的社神遷走,但沒成功,于是就建立了自己的社神。再過了八世,到了帝太戊,那時候朝廷裡長出一棵桑樹和一棵楮樹,一夜之間就長得老粗了,太戊吓得夠嗆。伊陟就安慰他說:“妖邪勝不了德行。”太戊一聽,就開始修身養性,結果那兩棵樹就死了。伊陟還推薦了巫鹹,從此巫鹹就開始興起了。又過了十四世,帝武丁找到了傅說當宰相,商朝就複興了,武丁也被尊稱為高宗。有一次,有隻野雞飛到鼎耳上叫,武丁吓得不行。祖己就勸他說:“你得修修德行了。”武丁聽了,從此國家就安定下來了。後來又過了五世,帝武乙對神明不敬,結果遭雷劈死了。再過了三世,帝纣就更加荒淫無道了,結果被武王讨伐。所以啊,看這些皇帝們,一開始都挺恭敬的,後來就越來越怠慢了。
哈哈,原來是《周官》這本書裡的内容啊!那我就來重新翻譯一下,看看能不能加點現代幽默元素進去。
《周官》這本書說啊,每到冬至,人們就得在南郊祭祀天神,迎接長日的到來;到了夏至呢,就得祭地神。祭祀的時候啊,還得用樂舞來助興,這樣神靈們才會覺得倍兒有面子。天子得祭全天下的名山大川,五嶽的地位啊,就像朝廷裡的三公一樣尊貴;四渎呢,就跟諸侯差不多。那諸侯們呢,就負責祭自己地盤内的名山大川。這四渎啊,就是江、河、淮、濟這四條大河,可以說是自然界的“四大天王”了。
天子祭祀的地方叫明堂、辟雍,聽起來就像高級會所一樣;諸侯們祭祀的地方呢,就叫泮宮,可能就是個簡易版的祭祀場所吧。
周公輔佐成王的時候啊,他在郊外祭祀後稷來配享天神,又在明堂祭祀文王來配享上帝。從禹那時候開始啊,人們就有了祭祀土地神的傳統。後稷是教大家種莊稼的祖師爺,所以就有了祭祀後稷的祠堂。這郊外的祭祀啊,社神的祭祀啊,都是古時候傳下來的老規矩了。
不過啊,周朝滅了殷商之後的十四世,世道就越來越差了。禮樂制度都荒廢了,諸侯們也都開始放飛自我。結果啊,幽王被犬戎打敗,周朝就東遷到了雒邑,就像個落魄的貴族搬到了郊區一樣。秦襄公攻打犬戎救了周朝,這才開始被列為諸侯,算是東山再起了吧。
秦襄公成了諸侯之後啊,他住在西垂,自認為自己是少昊神的後代,就建了個西畤來祭祀白帝。他用的祭品呢,是一匹黑色的小馬、一頭黃色的牛和一隻公羊,這組合簡直就像個農場動物大雜燴。過了十六年啊,秦文公在東邊汧水和渭水之間打獵,他占蔔了一下,覺得這兒是個好地方,就決定定居在這兒,開始他的新生活。
後來啊,秦文公做了個夢,夢見一條黃蛇從天上垂到地上,蛇嘴停在鄜衍。他醒來後就去問史敦這是什麼意思,史敦說:“老闆啊,這可是上帝的征兆啊,你得趕緊祭祀它,不然它可能會生氣哦!”于是啊,秦文公就建了個鄜畤,用三牲來祭祀白帝,希望白帝能保佑他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這祭祀的過程啊,簡直就像一部充滿喜劇元素的古裝劇,讓人忍俊不禁。
這鄜畤還沒建的時候呢,雍州旁邊就已經有吳陽武畤和雍東的好畤了,可惜啊,都荒廢了,沒人去祭祀了。有人說:“自古以來啊,雍州這地方地勢高,神明都喜歡住這兒,所以就在這兒立了畤來祭祀上帝,各種神的祠廟也都聚集在這兒。黃帝那時候就在這兒搞過祭祀,就連晚周的時候也在這兒祭祀過。”這些話啊,平時聽不到,那些達官貴人們也不提這事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建了鄜畤之後的第九年啊,文公得到了一塊像石頭的寶物,就在陳倉北阪城建了個祠來祭祀它。這神啊,有時候一年都不來,有時候呢,一年來好幾次。來的時候啊,總是在夜裡,光輝閃閃的,就像流星一樣,從東南方向飛來,聚集在祠城上,看上去就像隻雄雞,叫聲還特别響亮,就像野雞在夜裡打鳴似的。祭祀它的時候啊,得用一頭牛當祭品,大家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陳寶。
建了鄜畤之後的七十八年啊,秦德公即位了,他占蔔了一下,覺得雍州是個好地方,就說了句“以後咱們的子孫還能在這兒飲馬于黃河呢”,然後就定都雍州了。雍州的那些祠廟啊,也就從這時候開始興旺起來了。祭祀鄜畤的時候啊,得用三百頭牛當祭品,還得做個伏祠。另外啊,還得在城門的四個方向殺狗,用來抵禦災禍。
這德公啊,當了兩年國君就死了。他死後的第二年呢,秦宣公就在渭南建了個密畤,用來祭祀青帝。
又過了十四年啊,秦缪公立為國君。有一次啊,他病得厲害,整整五天都昏迷不醒。醒過來之後呢,就說他夢見上帝了,上帝還命令他去平定晉國的亂子。這事兒啊,史官還特地記錄下來,藏在了官府裡。從那以後啊,大家都說秦缪公是上過天的人。
秦缪公繼位九年的時候,齊桓公已經稱霸了,他在葵丘開了個諸侯大會,還想搞封禅泰山這一套。管仲就說了:“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君王有七十二家,我記得的隻有十二家。像無懷氏、虙羲、神農、炎帝、黃帝、颛顼、帝幹、堯、舜、禹、湯、周成王這些大佬,都是受了天命才去封禅的。”桓公一聽就不樂意了,說:“我北伐山戎,西征大夏,南打召陵,九次會合諸侯,天下都是我罩的,咋就不能封禅了?”管仲一看這桓公是勸不動了,就給他擺事實講道理:“古時候封禅啊,得用鄗上最好的黍子,北裡最好的禾苗,還有江淮之間那種一根稈子上長三個穗的茅草當墊子。還得有東海的比目魚、西海的比翼鳥這些珍禽異獸來助陣。可現在呢,鳳凰麒麟都沒影兒,莊稼也長得稀爛,野草倒是一大片,連貓頭鷹都常來光顧,這樣的世道還想封禅?拉倒吧!”桓公一聽,這才作罷。這一年,秦缪公還幫晉國把夷吾扶上了國君寶座。後來他又三次幫晉國安定内亂,真是個大忙人啊。秦缪公在位三十九年,然後就挂了。
又過了百來年,孔子開始講述他的六藝之道。他提到啊,那些改朝換代後稱王稱霸,封禅泰山的,七十多個呢!但具體禮儀細節嘛,就難說了,因為資料不足。有人還問過孔子關于禘祭的事兒,孔子就說:“這個我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治理天下對我來說就像看手掌一樣簡單。”詩經裡提到啊,纣王在位時,文王雖然受命,但他的政權還沒擴展到泰山那邊。武王滅了殷商後兩年,天下還沒安定下來他就去世了。真正讓周朝德政得以實施的,是成王。成王那時候搞封禅,就靠譜多了。後來啊,周朝開始衰落,諸侯們都不聽中央的話了,季氏這樣的陪臣都敢去泰山祭祀。孔子看到這一幕,就忍不住嘲諷了一下。
那時候啊,周靈王身邊有個叫苌弘的,他專門搞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因為諸侯們都不來朝拜周王了,周朝勢力減弱,苌弘就想通過搞些怪力亂神的東西來吸引諸侯。他弄了個射狸首的儀式,那個狸首啊,就代表那些不來朝拜的諸侯。可惜啊,諸侯們根本不買賬,最後晉國人還把苌弘給殺了。從那以後啊,周朝那些搞怪力亂神的人都被說是苌弘一流的了。
又過去了一百多年,秦靈公搞了個大動作,他弄了個吳陽上畤來祭祀黃帝,又搞了個下畤來祭祀炎帝。這倆大神啊,可都是他秦家的老祖宗,得好好拜拜。
又過了四十八年,周朝的太史儋見到了秦獻公,就跟他說:“秦國啊,一開始跟周朝是親戚,後來呢就分了家,不過啊,五百年後兩家還得再合起來。合家後的第十七年,就會有個牛逼哄哄的霸王出世。”那時候啊,栎陽還下了場金雨呢,秦獻公一看,哎呦,這可是金子的祥瑞啊,于是就在栎陽建了個畦畤來祭祀白帝。
又過了百來年,秦國就把周朝給滅了,周朝的九鼎也就進了秦家的口袋。不過啊,也有人說那九鼎在宋國太丘的社壇消失後,其實是沉到了泗水彭城下面去了。
最後啊,又過了百一十五年,秦國就統一了天下,這可真是牛逼哄哄的!看來太史儋說的那個霸王,就是指秦始皇沒錯了。這曆史啊,真是比小說還精彩,一波三折,看得人眼花缭亂,又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開始琢磨自己的帝位該怎麼定位。有人說:“黃帝那時候得了土德,所以有黃龍地螾出現;夏朝得了木德,于是青龍停在郊外,草木長得那叫一個茂盛;殷商得了金德,銀子從山裡往外冒;周朝得了火德,出現了赤烏的符瑞。現在秦朝取代了周朝,正是水德當道的時候。想當年秦文公打獵,還捕獲過黑龍呢,這就是水德的吉祥之兆啊!”于是呢,秦朝就把河改名為“德水”,把冬十月定為一年之始,崇尚黑色,數字以六為基準,音樂以大呂為主調,辦事都遵循水德的法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秦始皇稱帝三年後,東巡各郡縣,還在驺峄山祭祀,歌頌秦朝的功業。他召集了齊魯之地的儒生博士七十人,一起來到泰山腳下。這些儒生們議論紛紛,有人說:“古代封禅都用蒲草裹着的車子,是為了不損傷山上的土石草木;掃淨地面來祭祀,席子用菹稭編成,這樣容易遵循。”秦始皇一聽這些議論各有各的說法,難以實施,于是就把這些儒生給貶了。然後他下令清理車道,從泰山南面一直修到山頂,還在山上立了塊石碑,歌頌秦始皇的功德,表明他得到了封禅的資格。下山的時候,他選擇了陰面的小路,在梁父山舉行了禅禮。這禅禮啊,大體上采用了太祝在雍地祭祀上帝的禮儀,但封禅的具體細節都保密了,後世的人們都無從知曉。
說到這秦始皇上泰山啊,半路上就遇到了暴風雨,隻好躲在大樹下休息。那些被貶的儒生們呢,因為沒被允許參與封禅的禮儀,聽說秦始皇遇到風雨,就開始冷嘲熱諷了。唉,這秦始皇也是不容易,想搞個大場面,結果還得挨雨淋,還得聽那些儒生的風涼話,真是夠鬧心的!
秦始皇這哥們兒東遊海上,到處拜祭名山大川和八大神仙,還特地找那些傳說中的仙人羨門之類的。這八大神仙啊,聽說從古時候就有了,還有人說是太公時期就開始祭拜的。為啥齊國叫齊國呢?就因為有個天齊啊!可惜啊,這祭祀的起源誰也說不清楚。
這八大神仙啊,第一個叫天主,祭拜的地方在天齊淵水,就在臨淄南郊的山下。第二個叫地主,祭的是泰山梁父。天喜歡陰,所以祭天得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這地方叫“畤”;地喜歡陽,所以祭地得在湖澤中的圓丘上。第三個是兵主,祭的是蚩尤,這哥們兒在東平陸監鄉,也就是齊國的西邊界。第四個是陰主,祭的是三山。第五個是陽主,祭的地方在之罘。第六個是月主,祭在萊山,都在齊國的北邊,靠近渤海。第七個是日主,祭在成山。這成山啊,鬥入海中,在齊國的東北角,專門迎接日出。最後一個叫四時主,祭在琅邪,這地方在齊國的東邊,大概是一年的開始。每次祭拜啊,都得用一頭牛當祭品,巫祝們還會添點别的東西,比如玉币之類的,各有各的搞法。
自從齊威王、宣王那時候起,驺子這幫人就開始寫書論述終始五德的運行規律,到了秦始皇這兒,齊國人就把這些書獻給他了,秦始皇覺得挺有道理,就采用了。還有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這些人,都是燕國人,搞的是方仙道,能化形解體,玩些鬼神的事兒。驺衍這家夥用陰陽五行的理論在諸侯間出了名,但燕齊海上的那些方士學他的技術卻學不通,于是呢,那些怪誕、阿谀奉承、苟且迎合的家夥就開始冒出來了,多得數不完。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問鼎虛世,三界稱王 沒有操作?玩的就是數值碾壓! 我的召喚物,都是天命之女!? 序列大明 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 三拒SKT,LOL端水大師 女神接我睡酒店,前妻跪哭民政局 崩壞:某日,我也會步入茫茫暮色 神奇寶貝:我就一普通培育家 打造公益遊戲:引的全網動容捐款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裡興風作浪 中國足球百年風雨曆程 從舊日開始斬斷神明 以為是帥哥,結果是頂級漿怪克星 拒絕開卷後,我在修仙界開農場 逼我在陰陽幼兒園打工是吧? 瘋批男主竟是我那異界乖徒 從魔狼家族走出的非凡領主 掠奪的命途 讓人迷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