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甯緩緩寫下“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行字,來作為經義文章的标題。
然而就在他寫完“下”字的時候,一股磅礴的才氣力量迸發而出,仿佛要直沖九霄而上。
就在此時,另外一股奇異的力量從天而降,将這股标題産生的才氣給壓制下去,看起來跟普通的文章沒有什麼兩樣。
杜甯知道這是聖廟力量的效果,為了防止才氣太強大而影響到其他學子的考試,所以才會将文章的才氣壓住。
“這七個字居然可以有如此雄厚的才氣!”
杜甯心裡一喜,這可真不愧是華夏千年總結出來的名言。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像是尋常百姓的言論,更像是以一個君主的角度來看待“民為貴”的這個論點。
為什麼是“民為貴”?因為“得民心者得天下”,難道這還不“貴”麼?
有了一個明确的破題思路,即可胸有成竹,下筆有神。
“學生以為,民者,乃衆人也,以食為天,自炎黃治世而起,柴米油鹽,如是複也……”
“是故窮則饑,饑則亂,亂則變,變則社稷危,社稷危則君主易位也……”
杜甯采用文言文的形式答題,因為用白話文來做文章的話,兩張試卷根本就不夠寫。
文言文的精妙之處,就是在與字簡句短,以最精妙的文字,來概述文章的中心思想。
而且也很節省墨水。
杜甯舉例說明,簡單概述了一下民、社稷、君三者之間的關系。
民即是百姓,如果你讓百姓餓着肚子,沒有飯吃,就會發生民變,各地就會揭竿而起,社稷動亂,改朝換代。
反過來,你讓百姓吃得飽,穿得好,百姓就會擁戴你,國泰民安,江山社稷穩定,君主名揚四海。
如此,便是“民為貴”之義。
“社稷者,山河是也,得民以春耕秋收,養育天下萬物,故而次之……”
百姓要吃飯,就得去發展農業,去耕耘田地和創建家園。
因此,社稷次與民。
最後就是“君為輕”。
這一句要是說不好,就有可能是在抨擊當今皇帝,即便前面的内容寫得再好,也會使整篇文章落入下乘。
杜甯原地思考片刻,不慌不忙地寫道:“民之大,千千萬,社稷之廣,養育千千萬,君乃千千萬之一,是故民為貴,君為輕,”
民衆有千千萬,江山養活了千千萬,即便是君王,也是這千千萬之一,相比之下,君王便是最微不足道的。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和影帝上戀愛綜藝後我爆紅了+番外 金絲雀帶球跑了[娛樂圈]+番外 帶球跑後,我吃軟飯吃撐了 沙雕反派被迫團寵[穿書]+番外 深海不及我愛你 撿的美嬌娘怎麼變男人了 盛太太今天離婚了嗎 我在高武世界以武證道 靈師奇聞錄 那不勒斯之鴉 綠茶大佬她絕不憋屈![快穿] 命運囚者 她從地府來 我一介仙尊還能讓你欺負了? 穿梭世界的惡魔 真假千金交換之後/交換人生 穿成女主的影衛(穿書) 我在神秘複蘇開飯店 時光不再,你還在 帶着農場養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