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月十九開始,遼王府一直忙着之國人員的通知、接待、登記等工作,親兵們也被派了出去,購買燒餅等幹糧,以供路上之需。
好在當時的南京城還不是太大,否則一人十條腿也不夠跑的。
正月二十一,吳傑終于帶着五艘船隻回來了。
老朱本來下旨,讓朱老六楚王朱桢給遼王十艘大戰船。
但是老六這個摳門的家夥舍不得給。因為撇開船上的武器不說,戰船大多是用堅實的柚木制造,而沙船隻是用普通的松木制造,光是材料錢就是沙船的好幾倍。
吳傑也就按朱植提前的應變計劃,要了五艘兩千料平底沙船。現在沿海天氣尚可,大沙船遇到台風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吳傑這一讓步,朱老六也就順勢同意了。
遼王知道後,也能接受這個結果。
他首先是想解決後勤運力不足的問題,至于所謂的戰船,也就是多幾門碗口粗的破铳而已,搞不好還炸着自己人,他還看不上。
正月二十二,朱植讓郭氏兄弟帶上一條大船順江東下,随沈家買茶去了。
軍械工匠們則拖兒帶女,王府仆傭、雜役,從教坊司讨來的罪臣家眷,還有相關物資在應天府下關碼頭順利登船。三船都準備了半個月的幹糧和淡水。
朱植讓吳傑和盛氏兄弟各負責一船,嚴禁士兵騷擾家眷。這三船由吳傑領航,走黑水大洋直抵大遼河口,然後返回山東萊州待命。
元朝的時候,已經成功探索出從長江口到渤海灣的黑水大洋航線,這比近海航行的黃水區更為便捷,時間也節省了好幾天。
正月二十三,營建工匠們的家眷也有一千餘人登記。
朱植安排他們坐兵部調來的兩條大船,因為少了前面幾船的官兵,這樣也不是太擠。
朱植讓骞義、黃湜負責這兩船,由董興負責帶隊。
讓兩個文官負責,他也是矮子裡面拔将軍,實在沒人了。
到了晚上,王府就剩下親兵營了,朱植安排朱大能派人買點幹糧湊和,自己則帶着靖江郡王到皇宮找甯貴妃蹭飯去了。甯貴妃自然是求之不得。
次日,朱植在王府親自指導朱大能作最後的出征儀式彩排。
甯貴妃又差人送了不少東西,綢羅錦緞、玉瓷漆器等等,都是過日子的好東西。
工部給兩位王爺每人送來一副嶄新的铠甲,禮部也給兩位王爺每人送來兩襲大紅龍袍。
幾乎所有人都在圍繞着遼王之國轉圈圈。
正月二十五天還沒亮,朱植就帶着朱守謙身穿大紅龍袍,騎着高頭大馬先行入了宮,然後跟在老朱後面祭祀山川諸神,告别太廟祖宗。
鐵炫和朱大能則分别帶領王府屬官和親兵營前往北安門外接受皇帝的檢閱和訓示。
其他家眷則開始收拾各種細軟,先行撤離王府上船。
至于王府儀仗,又是幡旗權杖、又是弩箭刀槍、又是鼓樂笛管,竟有百十種之多。
朱植嫌絆腳啰嗦的,又不敢拿出去賣了,隻好叫人都搬上船,隻留下鼓樂參加出征儀式。
祭祀完畢,太陽已冉冉升起,宮樂大作,大明天子朱元璋在文武百官簇擁下移步北安門城樓。
看着城下那稀稀拉拉幾個新兵蛋子,娃娃臉,百官們一個個心中暗笑:
“宋國公出征時,那是三萬大軍立于城外,旌旗蔽日,刀槍如林,連天上的飛鳥都吓得掉了下來,那才叫真正的大将出征,殺氣直沖雲霄。”
“可今天一個娃娃王爺帶三百娃娃在這裡鬧起了過家家,陛下竟然也任其胡鬧。”
“……”
正當城上百官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之時,遼王朱植、靖江郡王朱守謙換上嶄新的金盔銀甲,騎上戰馬,指揮遼王府官兵接受檢閱。
隻見大能指揮新兵營站好隊形,跑步到遼王面前報告:“遼王殿下,遼王廣甯中護衛親兵營三百二十九名将士集合完畢。請指示。百戶朱大能。”
随着一聲“少息、立整”,朱植又騎馬跑到城門正前方,左手握缰,右手持劍于胸,向老朱行禮:“啟禀陛下,遼王将士、所屬官佐前往遼東之國,共計三百五十三人,現集合完畢。請陛下訓示!大明遼王、鎮北大将軍朱植”。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宗門恩仇神劍錄 和男神的替身同居以後+番外 重生玄門小祖宗,大佬們都被虐哭了 輔導大佬學習[花滑]+番外 老公愛腦補+番外 一道獨仙 柯南體質?太子妃又卷入命案啦 當鹹魚大佬需要在古代教書育人時[基建] 戲精母女年代文生存手劄 人在鬥羅寫日記,比比東炸了 長生家族:手托三千州,一樣無敵 逍遙極品驸馬爺 好運的九零年代 在敵營監獄看大門[無限]+番外 我,一人喚醒諸神上交國家 欽天帝 破域之争 我以妖魔煉金身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最虛道祖:從賣假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