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小說網

592小說網>奠香魂 > 第五章略去三章(第1頁)

第五章略去三章(第1頁)

第五章愛子心切取名寓意

李長森的原配夫人吳氏已經于乾隆五十五年去世,三年後他續娶了江甯布政司候補布政司理問(掌勘核刑名)顧午山年方十八歲的女兒。他離京時,顧氏已經懷孕數月。昨晚那個奇怪的夢,讓他不禁竊竊暗喜,心裡也特别惦記着遠在京城的妻子。

又過了十餘日,李長森回到了京城,先去交卸了公事,就急忙回到家中。顧氏得到家人的通報,立即抱着孩子出來迎接。李長森一見白白胖胖的兒子,非常歡喜。他抱過兒子左看右看,又是親,又是逗。顧氏幾次催促他進屋,他才抱着兒子走進屋裡坐下,家人端上一杯茶水,他也顧不上喝,就像欣賞一件寶貝似的欣賞着寶貝兒子。顧氏看着丈夫如此痛愛着兒子,就輕輕地問道:“夫君,孩子的名字想好了嗎?”李長森這才回過頭來,看着顧氏,這才發現她仍然十分虛弱,就連忙說道:“你趕緊坐下,,别站太久累着了。”李長森一手抱着兒子,一手扶着顧氏坐下,邊走邊說:“名字我已經起好了,就叫‘振鈞’吧!”顧氏連忙點頭說“好”。其實,她并不明白李長森為什麼給他們的兒子取這麼一個名字,隻是随口附和罷了。

李長森在回來的路上早就給孩子取好了名字,如果是男孩,就叫“振鈞”。他的長子是原配吳氏所生,派名振祜。長子出生時,他才二十一歲,還在為考取功名而遨遊書海。所以給長子所取的名字裡,除了表示輩分的“振”,另外用了一個寓意“大福,厚福”的“祜”,希望這個孩子将來有“福氣”,也能給全家帶來“福氣”。如今,李長森不僅取得了功名,在乾隆四十九年會試後的殿試中,奪得二甲第一名,而且仕途順利,前程遠大。雖然年近四十,但是雄心未減,特别是歸途中所作的那個“海日初升”的吉夢,更讓他對這第二個孩子寄托着很大的希望。于是他給這第二個兒子取名叫做“振鈞”。“鈞”字雖然是一個多義詞,但它的本義指重量單位,古代以一斤為一金,三十斤為一鈞。因為“鈞”字表示重量,而國家的政務是關乎全民的大事,是舉足輕重的,所以“鈞”又用來比喻國家政權、政務。習慣上把執政稱為“秉鈞”。一個“鈞”字,寄寓着李長森對這個新生生命的無限希望。李長森又給孩子取字“仲衡”,“仲”,地位居中也,“衡”,稱量,衡量也。又字“秉亭”。秉,拿着、主持的意思。亭,《說文解字》雲:“亭,民所安定也。”又引申為“适中,均勻”。“仲衡”、“秉亭”,同樣寄寓着李長森希望這個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恪守中庸、主持公道的有用之才的深意。又因為孩子出生在京師,小名燕生。還因為他做的那個夢,又給這個剛剛出生的兒子起了一個小号叫“海初”。

在中國,給孩子取名也是一門學問。蘇洵的《名二子說》在曆史上曾經留下一段佳話。“輪、輻、蓋、轸,皆有職乎車,而轼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轼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轼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身為父親的蘇洵,深知兩個兒子的秉性,因此在給兩個兒子取名時,以車為喻,巧妙地指出兄弟二人各自的性格特征,并對二人進行告誡、勉勵,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和期望。蘇洵不放心才氣過人的蘇轼鋒芒太露,不知收斂約束,加以“外飾”,所以以車上看似無用的轼為喻,表明作人既要講究道德學問的立身之本,又要講究一定的處世方式,即所謂“内方而外圓”。蘇轍才華不輸蘇轼,但性格溫良敦厚,謹慎持重。對于當時士子必然要走的仕進之路,踐足于黨争劇烈的北宋政壇,蘇轍的性格顯然要比其兄豪放不羁而未知“外飾”要少遭物議得多。因而蘇洵文末歎曰:“轍乎,吾知免矣。”他料知蘇轍是能像車轍那樣“善處乎禍福之間”,免除禍殃的。

從後來的情況看,李長森父子和蘇洵父子竟然十分相似,不同的隻是李氏兄弟二人的性格與蘇氏兄弟二人的性格恰好調換了一個位置。老大李振祜極類蘇轍,而老二李振鈞則與蘇轼相似。這是後話。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瀚海百丈冰後傳  胡鬧[電競]+番外  今天該和誰分手+番外  遠近難及  碰瓷劍尊後我成了修界第一  三國:從解救蔡文姬開始  明星私房菜[直播]+番外  穿成病美人仙尊後+番外  大明各朝任穿越,16代帝王哭了  (綜漫同人)青春長伴+番外  大夏守國人  穿越古代當贅婿!  七零年代萬元戶  都穿紅樓了誰還做夢啊  烽火八千裡,從殺一個夠本開始  三國:開局鎮壓呂布,截胡蔡文姬  漢帝之全面戰争  (綜武俠同人)[綜武俠]劍俠大佬紅包群  流落三生  我叫周杠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