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什麼樣的心情?
她會做出什麼樣的動作?
她不是科班出身,早年演戲全靠一個“靈”,後來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特别考了科班院校,學了一些專業知識。
表演并不是一門簡單的技術。
這背後的學問,牽扯文學哲學符号學心理學......
偏偏大家把演員叫得輕蔑,一聲戲子,上台露面,便賺得黃金滿缽。
世界上哪有這種好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表演分為三個學派,體驗派,方法派,表現派。
當年指點沈妍的老師說,她前幾年表演,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去表演,将自己放棄,投入到另外一個角色的身上,由此開始一段新的人生。這樣很好,但有個問題,就是與角色共情超過某個程度之後,演員本身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
入戲容易,出戲難。
演戲演出精神病的,也不是沒有。
不少演員都會在演戲之後修一段長假,精神上抽離困難,情緒上壓抑無為,十分痛苦。
沈妍也陷入過這種境地。
她前半生順遂,要演悲慘凄苦的山間女子,很難一下真切體會到對方的生活境況。
于是她切切實實地在團隊的保護下住到了大山裡,僞裝身份,呆了一段時間。
後來拍完戲,她還是久久沒有走出來。
用這個辦法演了幾年,她受不了了。
要成為一個恒久的,信手拈來的好演員,絕不能僅僅靠天賦和所謂的靈氣,技巧并不生硬和污濁,要看誰使用,怎麼使用。
亞裡士多德說,傳遞情感的秘訣在于,先感動自己,然後再将虛構體驗的“幻視”傳遞給他人。這也正是方法派的核心要義所在:将演員情感記憶的創造性發揮作為表演的基礎。
“方法派”要求演員将自己個人生活中的情感瞬間與角色的情感瞬間連接,通過演員的想象、感官和情感對角色進行填充設計,創作出具有個自獨特行為的角色,繼而奉獻出符合真實情境的表演。(注1)
換句話說,以情感為紐帶,以技巧為表現方式,共情卻不過分沉入,進入角色卻不“成為”角色。
這是對演員的保護,也為演員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可能。
表演的技巧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沈妍結合兩種方法,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
她沒有舍棄自己的靈氣,也沒有被技巧變得匠氣十足。她合二為一。在體悟角色情感之後,在短暫的大腦思考和下意識的訓練之間,去呈現角色在每時每刻應該做的動作,選擇最合适的外在表演方式,将角色塑造。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的哥哥是隐藏大佬 青城曲 姐姐,你還養不養狗了 風眼蝴蝶 從和前任上節目開始爆火 紅樓之黛玉重生 潋潋未央 芙蓉帳暖,清冷小叔不經撩 光彩奪目 誰說我活兒不好? 再見了男主,我要去遠航[娛樂圈] 武道長生,不死的我終将無敵 豪門重生之黑暗千金 大道二兩三錢半 Omega過敏症 掌上觀 重生貴女毒妻 大唐皇室退休生活 為人族!鳴萬世不平 老街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