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嘉靖皇帝來說,八月讓俺答汗部打到京城來,是一件很丢臉的事兒。
而在鞑子撤兵後,自然就要對此戰進行清理,有功要賞,有過要罰,勤王衛所糜爛的事兒也發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一月三十日,命查南京四十二衛屯田隐占侵削諸弊,其本丁逃絕他戶佃種者,俱署名補伍,不則将原田入官,改募屯軍給之。
原來自八月下旬勤王诏書抵達陪都應天府後,南京鎮守太監,南京守備及南京兵部立即就把調兵令快速發往各衛所,督促其盡快集結人馬北上勤王。
但是實際的結果就是衛所糜爛以不堪用,整個過程都是拖拖拉拉的,甚至在九江衛過了南京前往鎮江後,大部還未集結起來,衛所的實際狀況可見一斑。
雖然時任南京主官盡量壓制了
都察院,由前代的禦史台發展而來,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
與刑部、大理寺并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也就是三司會審。
都察院主官為左、右都禦史,下設副都禦史、佥都禦史,協助管理都察院經。
又依照十三個布政使司(相當于行省)分成十三道,分設監察禦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
明朝的都察院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幾乎就是最高監察機關。
朱元璋設計的政治架構非常有意思,大官小權,小官大權是明朝官場的一個特點,而這一特點在都察院就顯得更加明顯。
風聞奏事,瘋狗,就是都察院的别稱了。
明朝中後期的黨争中,都察院十三道禦史和六科給事中往往就是發動争鬥的急先鋒,他們也就是所謂的科道言官。
都察院禦史隻是七品官,但是卻可以對朝中大小官員發起彈劾,而按照官場的規矩,一旦遭到彈劾,被彈官員一般就要回家待勘,以表達自己的清白,不會以勢壓人,讓事實說話還一個清白。
這麼一個可以淩駕于各部堂、衙門的官職,朱元璋卻沒有設置一個可以監察他們的部門,實際上有明一代,很少有禦史被風聞奏事,要麼是皇帝不喜,要麼就是被抓到确實的貪贓枉法證據才會被處置。
也許朱元璋設計這個部門的時候給出很低的品級,也就在于此,相互牽制、制衡。
而這次,南京周邊衛所的表現實在是不像話了,讓都察院找到了機會,連續對南京主官和各部發起彈劾,目标不僅針對鎮守太監,還包括南京守備和南京兵部官員。
而嘉靖皇帝在鞑子兵臨城下之時,也發現了大明京城的軍事戰力嚴重下降的問題,直接罷了正德朝建立的十二團營,重歸京師三大營的模式。
而在北京防務工作處理以後,就把目光轉向了南京。
此次嘉靖皇帝是要把南京就周邊主要衛所缺額問題查一查,還要收回這部分屯田,隻是在旨意中明确屯田不入官,而是重新募兵分派,這是想要恢複衛所戰力。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最重要的還是要執行得下去。
其實政策在制定之初都是好的,隻是在由上而下的執行過程中變了味。
所謂的苛政,其實大多都是糊亂執行造成的,責任應該在中下層官員身上。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你是我青春裡的路過+番外 不是沒想起 總裁在後宮崛起+番外 重生有空間之種田養崽 重生後被渣夫的白月光盯上了+番外 我是NPC,聽不懂玩家的話+番外 前夫求我做皇後(穿書) 我的重啟人生 我在穿書文裡當大佬 讓你抓嫖,你抓了自己女上司? (咒回同人)[咒回]一覺醒來未婚夫變成了大叔 執筆焉是解書人 你将虛無 (柯南同人)和透子青梅竹馬的那些年+番外 一覺醒來變成了omega+番外 不死不滅的我在40k的絕望旅途 喂我驕傲+番外 趁情敵失憶 下山無敵,我帶七歲女兒去修仙 海島十七[第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