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的發育,并不是單純的數量越多越好。
實際上,腦神經系統的“成熟”,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
大腦的原始狀态,是一個所有節點都擁有相同權重的原始網絡。之後,伴随着人們的日常活動,一部分的神經元連接通路會被頻繁使用,另一部分則沒有那麼頻繁。
而越是如此,“使用頻繁”的連接通路就會擁有更高的權重。而幾乎不使用的,權重就會更低。
然後,高權重的連接通路會進一步強化,甚至出現專門的“保護鞘”,形成成熟的“回路”,并就這麼固定了。
而使用不頻繁的,則會紛紛倒退。
神經元的連接通路便是相當于被“特化”了。
在這個過程之中,人類會學會走路,學會使用自己的雙手,學會說話……
這也是長期不說話之後,人會變成“啞巴”的原因——他負責“說話”的連接通路自行消退了。他也就忘了說話。
一般認為,“學習”是一個抑制不必要的信息輸入渠道、從而強化對目标信息感知能力的過程。這種抑制和強化,天然就是動态變化的。
而某一種酶,則可以在一定範圍内逆轉神經元的生理周期,讓神經網絡退回原始狀态,并準備二次發育。
并非更新細胞,僅僅是逆轉神經元的生理周期。
向山甚至記得,這一門技術誕生之初,被人類認為是“擴展大腦潛能的劃時代技術”,被認定是超人劇變的前奏。
但後來,這一門技術就快速冷落,最終僅在神經外科、心理科、先天性智力障礙重建之類的領域有所運用。
原因很簡單,這種酶會讓人遺忘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而重新訓練需要的時間成本也非常高。
人類幾乎不可能靠着這種技術,創造出超越人智的人。
一直到金屬基蛋白質以及義體技術的普及之後。
由于有了輔助記憶的存儲設備,所以可以将自己的記憶寄托在硬盤之中,拓展大腦的容量。
但一般也認為,這樣做是性價比其實非常低。
畢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将記憶存儲在硬盤,和将記憶存儲在生物腦之中,沒有任何區别。想要學習新的技術,那麼用硬盤存儲就可以了。你所需要付出的,就隻有“用生物腦适應硬盤裡的信息”這一點點事情。
隻有一點。
生物腦和圖靈機可能并不相同,目前也沒有找到二者相通的點。不管是何等的内功高手,也不可能挖出人類生物腦之中的信息。
但硬盤之中的信息,面對真正的高手,卻是可以随意删除與篡改的。
“還記得我叫你用生物腦記死的那個東西嗎?”向山看向尤基:“任何記錄在硬盤裡的東西,都有可能被奪走。至少,在人類真正破譯大腦的奧秘之前,生物腦是不可駭入的。”
向山很早就做好了準備。
但這個問題,還有一個重大的難點。
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腦硬盤技術誕生之後,神經學家們進行了測量,認定人類的腦容量,轉寫成硬盤可以存儲的格式之後,大概有2.5PB上下。
2.5PB,約2560TB,或者GB。按道理來說,這應該能夠裝下好幾個圖書館的全部文字資料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為對家吹彩虹屁 反派女配和路人甲 喜歡的心事 (韓娛同人)女主她又美又海[娛樂圈]+番外 被師弟捅死以後 騎砍戰團:卡拉迪亞戰紀 奪帝為後+番外 你可以養我嗎 影帝他風評不保+番外 (綜漫同人)[綜]我可以去你家采訪嗎? 任務失敗後和反派HE了 單善的戀愛小事 認錯鏟屎官後我被碰瓷了[娛樂圈]+番外 公元2150 握住他+番外 念你入懷 這是一個淡淡憂傷的江湖 複仇成妻/追妻火葬場 白首不相離 賬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