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黑如墨,沒有風,秋蟲的嘶鳴聲如同被黏在潮濕的空氣中,細碎而零亂。一陣苦悶悠長的号角聲響過,方圓十數裡的燈火随之漸滅。城南兵營,松油火把燃起,軍府鑲銅大門在沉重的吱嘎聲中森然閉合。四名甲士持槊佩刀,在“廬州總管府”金字匾牌下挺立。
營栅深處,軍府演武廳。十六支手臂粗的蠟燭在丈許高的銅燭台上突突燃燒,将廳堂照如白晝。兵器架上的各類器具在燭火的映照下顯得更加森冷。正是大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蠟燭還未在尋常百姓家普及,一般軍府也較為簡陋,但廬州(今安徽合肥市)總管府收拾得極為堂皇:飛梁鬥拱,紅柱朱棂;金玉鑲屏,青紗綠幔;楠木帥案,真絲座墊;柳木地闆,油光可鑒。
廳門緊閉,棂窗嚴封。一位四十多歲的将軍,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相距二十步,無言站立。将軍身形高大,甲胄整齊,森冷目光從銅鈴似的眼中射出,鋼針般的胡須從顴骨處向下巴延伸,下勾的嘴角自有威嚴。他已考校完拳腳,示意少年去取弓箭。
少年頭紮雙髻,面如冠玉,劍眉星目,一身青色的短裝,腳上穿了一雙高筒馬靴。他下意識地用右手輕撫已經腫起的左手手背,但在将軍目光的逼視下又縮了回去,隻得快步走到兵器架前,取下一張短弓、一支羽箭,陡然回身,已穩穩站成弓步。瞬間,箭已上弦,弓如滿月。然而,将軍身形一晃,移到箭靶前,勾起右手食指,指向自己的咽喉。
少年略一遲疑。将軍怒目而視,臉上的胡須似乎要飛射出來。少年咬咬牙,扣弦二指一松,箭似流星,射向将軍咽喉。就在這一瞬間,少年閉了一下眼,似乎有些悔怕。但當他睜開眼時,那支羽箭已被将軍抓在手中。
将軍反手一擲,羽箭“嗖”的一聲正中身後靶心。他拍了拍粗壯的大手,示意少年歇息。少年把弓箭放好,低頭走了過來。将軍解了甲胄,依次挂在木架之上。
二人盤膝坐在帥案前。将軍從案上的大碗中抓了一把炒黃豆,扔進嘴裡大嚼。鐵齒鋼牙之下,碎裂之聲如同馬踏黃沙。他吃了幾口黃豆,咧嘴笑了:“三郎不必挂懷。武藝修為,非一日之功。不過,舅父當年在你這般年紀時,已能上山搏虎了。”
少年低頭道:“靖兒豈敢與舅父相比……”
“沒志氣!”将軍笑道,“在我十二歲以前,父親大人賜名‘擒豹’,但那年秋天,我上山擒了一頭老虎,從此改名‘擒虎’。”
少年不敢看他,低聲說:“舅父虎威,天下誰人不知……”
“哈哈……”将軍大笑起身,“跟你說實話,虎是擒了的,但那是隻虎崽,惹得母虎追趕,吓得我尿了褲子……幸虧父親大人及時趕到,三箭射死母虎,我才僥幸逃命。”
少年忍不住笑了起來。舅甥二人因這個故事拉近了距離,開始閑聊。
中年将軍姓韓名擒虎,字子通,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縣)人,北周骠騎大将軍韓雄之子。自幼繼承家學,騎射精絕,又好讀書,十四歲入軍府效力,不到三十已是北周名将。韓擒虎用兵,軍紀極為嚴酷,殺敵不留活口,在軍中素以“閻羅”著稱。無論敵友,但聞其名,無不變色。及至楊堅稱帝,委任他為廬州總管,都督四州軍事,震攝江北之地。其時大隋初立,北方一統,西梁等小國也在實際掌控之中,唯有江南陳國尚未平定。雄才大略的楊堅認為韓擒虎乃當世虎将,是鎮守南線重鎮、備兵伐陳的不二人選。
少年是韓擒虎胞妹韓氏的第三子李靖。李家世居雍州三原縣,毗鄰帝都,在當時也算望族。李靖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縣公;父親李诠,現為趙郡太守。李靖兄弟六人:老大李端,年過十六歲,已入軍府效力;老二李莊,今年十四歲,在三原讀書;老三李靖,剛滿十二歲;老四李敳,十歲;老五李客師,六歲;老六李正明,才兩歲。
在這六個外甥中,韓擒虎獨喜李靖。當年,韓氏生李靖時難産,韓擒虎正客居李家,連夜三百裡飛騎請來他的好友孫思邈接生,好歹生下李靖。李靖從小體弱,韓氏擔心孩子命不久長,韓擒虎卻認為隻要自己親自帶,必定體壯如牛。因此,李靖自三歲起,就被韓擒虎帶在身邊悉心照料,身體逐漸由弱變強。故二人雖為舅甥,其情勝過父子。
然而韓擒虎對李靖的管教近乎苛酷。從四歲起,李靖開始文武兼修。武藝是韓家家傳,文課是讀書識字,每日都有考課。若韓擒虎在外行軍,則由麾下将領代考。學到七歲,韓擒虎感覺此子天資過人,若隻習一家,恐怕耽誤前程,便又送回三原,讓他繼承李氏家傳絕學。
李家家道深遠,雖不能比拟西魏時受封的“八柱國”等門閥世族,但佛學、經史、劍道亦名動一時。尤其是劍術,源于墨家。墨家一派自戰國後期衰微後,墨系傳人散落民間。到南北朝時期,中原劍道數三原李氏正宗。不過,經過曆代征戰,劍器已不合适沙場,隻是作為士大夫階層的佩飾之物。韓擒虎雖也劍術超群,但上陣兵器是一柄大鐵椎。
李靖回家四年,經書武學,都有長進。隋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楊堅稱帝,命韓擒虎統兵江北。在廬州安頓停當後,韓擒虎投書李诠,切盼外甥南下。于是李靖由韓擒虎倚重的校尉韓重護送,重回舅父身邊。
這一年來,韓擒虎除了加強武藝訓習,着重傳授李靖兵法。隋朝初年,百廢待興,一般軍府極為簡陋。韓擒虎為了讓外甥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修建了堂皇的演武廳,供議事演武之用,閑時就成了李靖的文武課堂。有人密告楊堅。楊堅以為大将軍演武考課略微奢華不算違制,按下不究。韓擒虎聞知,愈加忠心主上。
韓擒虎表面粗豪,内心精細。他博覽群書,相交天下,期待有朝一日能成為韓信、白起那樣的軍神級人物。因此,對《孫子》《吳子》《三略》《六韬》等兵法的研習從未斷絕。時有楊素、賀若弼等沙場宿将,韓擒虎敬而遠之,從不與他們談論兵法。對這個小外甥,他倒是極為用心,每次授課,都要與之研讨。李靖博聞強記,舉一反三,令他欣懷。但是久了,他總覺得這個孩子明裡服從,暗裡對兵法毫無興緻,習武練功倒是肯下苦功。
韓擒虎心頭明白,卻也無可奈何。他久曆戰事,深知武藝雖可防身殺敵,但戰争的關鍵在于籌謀,否則隻是一介武夫而已。上古兵法流傳至今,絕大多數的将軍不過是口誦洋洋千言,胸中實無半策。他想将李靖培養成一代名将,但此子對排兵布陣諸事總是敷衍,隻對遊曆江湖無限神往。
有一次,韓擒虎訓習完士卒回府,聽李靖口誦《遊俠列傳》,不由驚住了。這孩子誦讀兵法經文雖也一字不差,但絲毫沒有情感。而誦讀《遊俠列傳》時,感情充沛,目光閃動,好像正在除暴安良一般。他在門口呆立良久,輕歎了口氣。
今夜,他覺得是時候與外甥談談了。
“三郎,大丈夫以國事為重?還是以個人得失為重?”韓擒虎一改往日嚴肅,溫和地看着他。
“回舅父,靖兒不知。”李靖怯怯地看着舅父。舅父嚴過父親十倍,他不敢亂說。
“那舅父問你,你想像你父親一樣做官?還是想像舅父一樣為将?”韓擒虎壓了壓怒氣。對這個性格綿軟的外甥,他随時都會發火。
“靖兒從未想過……”李靖不敢看韓擒虎的眼睛。
“難道你……”韓擒虎起身,負手踱步,“有問鼎天下之志……”話一出口,趕緊捂嘴。他精研兵法,卻不通世故,常常管不住嘴巴,以緻總有同僚告他禦狀。若非楊堅器識恢宏,恐怕早被削職為民了。
“絕無。”李靖這次回答很肯定。
“那你究竟意欲如何?”韓擒虎攤開雙手,搖頭道,“總不成學那些長安城裡的浪蕩公子吧?”
“我想像孫叔叔那般……”李靖的聲音低得連自己都聽不清。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凡骨叩仙 年代:重回悠閑小漁村 我真不是故意當邪修 開局挖我至尊骨,我走你們後悔啥 半島:我的人脈逆天 重生之不知不覺成了有錢人 明末流民 港片:從牛雜攤開始 分能 異界歸來,一不小心就天下無敵了 逆命:從獲得修羅黑炎開始 湖畔壯歌 無恥家族祭天,我修為猛漲升天 從無敵開始的長生東遊記 詞條修仙:從熟練度開始變強 七罪代理人 華娛2002:嘉靖不想當影帝 人在半島:法内狂徒 四合院之縱橫四海 射雕之桃花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