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妃和兒女們入京不過幾天,京城這兒已然是八月秋風。對東宮來說,守靈三月已過,是時候做些準備了。
太子妃舉辦的賞花宴今年是不會舉行了,但在明年正月的時候,打算來個梅花會,正好也宣布下太孫的婚事。
對于朝中命婦的一些請求,太子妃酌情處理,比如鳳翔侯甯家的女兒今年十七,到了出嫁時候,侯爺夫人便向太子妃請示婚賜之類,她都沒打算理會。
無他,就怕當了壞人。而且就算是賜婚之類,這事兒得皇帝皇後親批才行,自己作為太子妃還沒有那麼大的權限。
而随着皇帝的身體逐漸好轉,太子也适當了放下了政務,陪在太子妃身邊的時候多了些。但是,大多奏折還是轉交東宮裡來,軍國大政也是擇機而選。這幾天,禮部那邊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雅克薩那邊,樂正陽和張申等人已經和斡羅思人有所聯系,并在當地進行外交談判。但壞消息是,這次斡羅思人獅子大開口,尤其是北漠通商事宜,打算用武力來解決。
朝廷已下令武安侯等人通管沿邊兵馬,有什麼風吹草動,可順情處置。但戶部擔心再起戰端,會影響到朝廷的财政情況。
“太子殿下,戶部發來的消息,稱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的水患對江南地區的桑田、農田所毀多有。那日,朝廷已經下令蠲免兩年賦稅,并安置災民。可這樣的情況,使得戶部對軍需的消耗。”
華青雲對此憂心忡忡,他認為與斡羅思人能言和為上策,但真要開戰也不能打準備之仗。可是,江南的受災問題又火燒眉毛,湖廣地區近來發展迅速,但今年的餘糧,仍不足以支撐龐大的戰時消耗。
朝廷這次其說在草原打仗,倒不如說到了邊外。那個地方,對大多數中原人來講都是未知之地,就連草原上的牧民,都鮮有到那邊去放牧的。論起苦寒之地,大抵如此。
拿不準主意,太子決定向皇帝請示一番,尋求下一步的計策。
王啟自然關注着來自北漠的消息,但不管如何——還有廣東。今年三月下旬,法蘭克人的船隻抵達了廣州。皇帝诏令甯親王作為欽差前去交涉。雖然過了小半年這消息才過來,但還不算晚。
比如,法蘭克人尋求通商的事宜、在泉州、廣州設立教堂等若幹問題。除了通商貿易這件事為甯王所認可,并遞交給市舶司通報。
但有關傳教等務,他沒有同意,而是交給了皇帝裁決。
尚書不在,皇帝隻能與禮部侍郎李大人和其他的幾位外事司官交涉,他們的态度基本一緻,拒絕法蘭克人的傳教活動在,這不利于朝廷在東南地區的統治。
而且,通過宗教來反抗朝廷的權威,已有前車之鑒,比如黑蓮教這樣的秘密結社。
“陛下,太子殿下有事請奏。”張聞向皇帝通報道。之後在準允下,太子拿着幾份奏折入了書房,見到皇帝和官員們。
“父皇,這是來自雅克薩的奏本。”王啟拿到了這封折子,又看到華青雲等閣臣的建議,心中也有了幾分主意。“諸愛卿先退下,朕與太子有要務商量。”
大概是軍務,大臣們心想,于是恭敬地離開,待在了書房以外。
至于皇帝這邊,他在思考,既然中原的衛所軍受制于軍需問題不能調集重兵,那麼以北漠輕軍出動,是否可行?
“去發急件給武安侯,詢問北漠兵馬是否健壯,武器充備,若是可行,那就以北漠都司為主力,金陵衛為掩護,戍守邊塞。”
聽到皇帝的建議,太子深以為然。不過,出于對北漠都司的“不信任”——太子認為也要安排漠南軍一起進發,但這個提議被皇帝否決了。
“讓金陵衛去盯着就行,武安侯帶兵朕還是放心的。”至于遼東三都司那邊,則讓三司協同調兵駐守,共同阻擊。
不過,王啟不希望開戰,因為這意味着犧牲和鮮血。到了老年,人對于生死之事就有些不忍心了,特别是太子面前的那位帝王,怎麼說也是曾經上馬殺敵的勇士。
“兒臣領命。”太子得了旨意,連忙回東宮做正事去了,但在這之前,還是要和内閣商量關于軍費開支的問題。
畢竟,朝廷直接供養的金陵衛和三都司兵馬還是要出動了,這是要費心神的。至于花費,如果不從中原調衆衛北上,是不會造成太大的消耗,相對而言。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綜漫同人)主JOJO白蘭今天也在愉快地生活 睡眠少年 零零後整頓娛樂圈 風評持續被害 棄女為鳳 家雀 (綜英美同人)[綜英美]瘟疫喵+番外 要命,被禁欲大佬謀婚了 最高欲 望者 贈爾歡顔+番外 色衰愛馳 歸元神墟 重生了,老婆死都不肯離 婚後戀愛 蘸火 功法速成!我理應一鎮天下 我為病嬌吃糖 彪民出山 (曆史同人)當花木蘭遇到祝英台 覆舟+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