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下人”相請主持大局的榮王府,順理成章地開始着手準備動兵事宜。
而在那之前,榮王府需要先打通橫在山南西道的那一層阻礙,也就是那些未能歸京救駕的朝廷大軍。
李隐親自動身去往了山南西道。
同上一次雪夜單獨約見柴廷不同,李隐這一次是公開出現在朝廷大軍面前,并誠懇相邀大軍中的近百名部将共商大事。
這近百人中,包括柴廷,包括監軍太監,也包括聽命于女帝的武将,他們曾試圖拼力趕回京師救駕,卻被先前隻守不攻的山南西道兵力絆住了腳步,就連黔中道也出兵截斷了他們的歸路。
他們很清楚這背後是誰的授意……京師被卞軍所破,眼前的這位榮王殿下不無責任!
但事實上,各方卻無人将這責任歸咎于李隐,是他們朝廷主動動兵讨伐山南西道在先,一切後果便皆是朝廷決策有失……而時至今日,李隐也從未承認過與山南西道及黔中道的主從關系,包括他此時坐在這裡,也是以一個“講和者”的身份出現。
許多時候,真相未必被隐藏得多麼高明,之所以無人去戳破它,不過是出于對利益得失的衡量。
正如段士昂之亂,朔方與嶺南節度使之死,當真沒人質疑李隐嗎?但即便如此,仍不妨礙李隐所到之處人人高呼仁德。
一些含糊的對錯,上面的人隻需要解釋否認一句,經中間的人附和一番,
他們這近百名武将,勉強算得上是中間者,所以他們還有思索的餘地,而真正的無數下層者根本不具備分辨真假的能力和權力,上面傳下來怎樣的聲音,他們便隻能茫茫然聽從那樣的聲音。
真相從來隻在掌握話語權的人手中。
他們作為中間者,或可試着去追問戳破,但這對他們而言又有何意義?同李隐掰扯對與錯,黑與白?他們又能從中得到什麼結果?
這世道從來不是憑一句是非便能定成敗的。
京畿已失,天子與儲君倉皇逃至洛陽,而洛陽已被常歲甯把控……
而他們原先的十五萬大軍,經過這半載的對戰,以及一整個寒冬的損耗,如今僅餘下了十一萬人。
且随着京畿朝廷的崩塌,這十一萬人當中也開始出現各自為伍的迹象,天子和儲君必然嘗試過從洛陽向他們傳達指令,可是……他們卻從未收到過半片傳書诏令。
他們與朝廷之間的往來與關連已悉數被切斷了,而他們所剩下的糧草也已不多。
近日來放眼望去,軍中已是人人自危,士氣一片茫然不安。
尋常士兵惶恐茫然,身為部将也必須開始正視自己的處境。
他們失去了與朝廷的連接,朝廷同時也失去了對他們的掌控,那長久以來如大山般壓在上方的軍令與君命突然消失不見,立場界限也變得模糊,他們心間便随之出現了一些從前未敢有過的聲音——
榮王或有德行道義有損之嫌,可朝廷與天子,當真就是正義無暇的嗎?若是,那卞軍所到之處何以會人心頃刻潰敗?
答案淺顯到甚至顯得這個問題本身都無比幼稚可笑。
所以真正的答案或許是,談論道義是沒有意義的。
在這道德底線被模糊的亂世中,很多人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他們遂放棄了對榮王之德行究竟幾分是真幾分是假的探究。
李隐在這個時候出現,其中不乏對時機的把握,以及對人心的把控。
李隐未有任何威逼之言,他甚至不曾将這場談話歸為“勸降”,而稱之為一場“合作”——他以李家子弟的身份向衆部将提議,大局當前,當一緻讨伐卞賊,肅清叛亂,迎回天子與儲君。
這個足夠體面的提議,給足了所有人、甚至包括本質上貪生怕死卻又礙于諸多思慮而猶豫是否要倒戈榮王的監軍太監之流,所需要的台階。
這個台階保留了他們的顔面,更有效緩沖模糊了他們的政治立場。
哪怕心裡明白這大約隻是李隐的權宜之計,可他們眼下也實在沒有更好的選擇。
李隐在軍中停留的數日間,陸續開始有人表明了願意與榮王府“合作”的态度。
但并非人人都隻在意生死利弊,軍中仍有不願妥協之人,尤其是玄策軍中的部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重生之恃愛行兇+番外 魔道祖師曦瑤同人:若重來,不曾恨生 被退婚後,大院軍官叼走了她 貴妃如此多嬌+番外 說好做彼此的人渣呢+番外 請你停止散發魅力 曾經我也是個王者[穿書] 草莓印 那個用完元帥就跑的殺馬特天王 嫁給頂級流量後成了熱搜體質+番外 凱撒革命+番外 末世之殺戮狂潮 買顆大蒜種在家 我原來是個神經病+番外 末世之溫瑤+番外 正能量系統+番外 全球追殺 獵魔人短篇 女神是攻(萌短)gl+番外 重生之斬尾+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