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的這封信,朱由崧看沒看到沒有幾個人能夠知道,合理的揣度是馬士英并沒有讓朱由菘看到這信件,而是把它做了要挾史可法的把柄——但凡我馬士英提出的主張,你史可法都要無條件支持,否則,就把這封大逆不道的信交付皇帝。這種揣度自有它的合理成分,但未必如此。依馬士英的為人和邀功心切的心态,極有可能将這封信早交給了朱由菘,朱由菘雖然心中憤恨,但史可法畢竟是留都百官之首,為了大局,隻好忍忍不發,但也不能留在眼前,打發江北“效力自贖”去吧。從史可法毫無怨言的踏上江北之路來看,後者的可能極大,并且,朱由菘極有可能和史可法做了一次開誠布公的“談心”。很顯然,史可法是妥協的了。于是這便有了目前的亂局。丁雲毅沒有給任何人留任何情面。而這些還不是讓人最震驚的,最讓人震驚的是,丁雲毅終于開始把自己的矛頭對準了自己的最後一個目标:朱由菘!“朱由菘!”丁雲毅再不給任何人顔面,直截了當的呼出了他的名字:“在你的眼中,皇帝該幹的事情就是喝酒、玩女人。可你喝的是火酒,玩的是幼女!即位之初,你便下旨一道,後宮空虛,廣選民間淑女充實後宮。大小太監官員聞風而動,逐家逐戶搜尋,遇到姿色稍微出衆的,便扯下一條黃紙貼在其面額之上,謂之貼黃,便是名花已然有主,不得再嫁的意思。一番搜尋之後,你對搜羅上來的美女不甚滿意,下旨嚴厲責問諸官太監,要實心辦差,不得虛與委蛇!諸官太監想到蘇杭多美女的諺語,于是跑到蘇杭收羅。這一番廣選美女鬧得蘇杭南京人怨沸騰,家有女孩的人家更是雞飛狗跳。有女孩的人家,不忍孩子堕入皇宮火坑,趕在選美官員到來之前匆匆将女孩嫁出。一時間找不到合适的,便在道路上守候,見有适齡男子經過,上前寒暄幾句,探知尚未婚娶,便将其搶入家中與女兒拜堂成親。後來時間緊迫,竟有将半百老翁搶入家中拜堂的!天下還有比你更加荒唐的嗎?”“你,你,你——”朱由菘氣得已經說不出話來了。偏偏一衆官員人人默然無語。武烈王丁雲毅指責的可一點也沒有錯。亂世中,女孩受苦;亂世中,姿容出衆的女孩更受苦!美女能不能搜求上來是一回事,能不能長久的消受這衆多美女是另外一回事。為了使“金槍”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朱由菘虛心納谏,除了驢鞭補藥之外,又采納了一個蟾蜍偏方,就是服用癞蛤蟆。癞蛤蟆似乎真的神通廣大,于是,為皇帝搜尋癞蛤蟆的隊伍又應運而生。癞蛤蟆喜陰涼,多在夜間活動,而夜裡城門是不開的,于是,為了方便尋求癞蛤蟆的人進出,掌事太監制作了成百上千隻燈籠,燈籠上赫然大書四個字“奉旨捕蟾”,守門官兵但見燈籠到,便開啟城門。這般大張旗鼓搜尋蟾蜍,終于弄得滿城皆知,朝野痛恨之餘,送朱由菘一個雅稱“蛤蟆天子”!其實,弘朱由菘是應該感到萬幸——沒有太多的人知道他服用驢鞭,否則,“驢鞭天子”的名聲可比“蛤蟆天子”的名聲響亮的多!看到朝堂之上一片鴉雀無聲,丁雲毅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經到達了。若是這些人合起力來對付,那麼自己未必能夠讨得了好。但此時站在這裡的人,一個個都各懷心思,樂得看到自己的敵人出醜。這裡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是離心離德的!在立誰為皇帝的問題上,甚至還出現過“大悲案”,“假太子案”,“童妃案”。朱由崧繼位後,南京城來了個大悲和尚。大悲和尚逢人就說他是“齊藩庶宗”,是齊王的庶出子孫,崇祯皇帝在位時曾經封他為“齊王”,他沒有接受;如今潞王賢惠,人人敬服,應該立為皇帝。朱元璋的子孫發展到明末,藩支衆多,各藩宗子孫彼此不能相識也是太正常不過。既然此人自稱齊王宗系,又大放厥詞,自然需要甄别,于是派遣官員查問。一問之下,這個大悲和尚所答驢唇不對馬嘴,張口閉口隻說“潞王賢明,應為天子,弘光應該讓位”。後來嚴刑逼問,終于弄清,這個大悲原是蘇州和尚。于是将其處斬。這便是“大悲案”。還是在朱由菘繼位後,胪寺卿高夢箕的奴仆穆虎從北方逃難江南,路途之上結識一個少年,睡覺的時候發現這個少年穿着一件華麗内衣,上面繡着龍紋圖案,這個穆虎感到很驚訝,就問這個少年的身份。少年道,我本是皇太子,流落在此。于是太子到了江南的風聲四處流散,朱由菘不敢怠慢,急忙派曾經在北京“工作過”的太監大臣們去辨認。曾做過三年皇太子講官的時任大學士王铎看過後道,此人明明是假!這便是“假太子案”。依舊是在朱由菘登基後。有一童姓女子來到淮安巡撫越其傑衙門,自稱是朱由菘的繼任妃子逃亡至此,越其傑和廣昌伯劉良佐經過一番盤問,深信不疑,一面派人護送她前往南京,一面先行發文向朱由菘報告此事。不想這一手拍到了馬蹄子上,朱由菘聞信後大怒,道,朕的結發正妃黃氏早早就死去了,繼妃李氏在洛陽城破時殉國,這兩人都經朝廷追谥,你們是應該知道的,除此二人,哪裡還有什麼别的妃子?!待這個童妃到了南京後,朱由菘看也不看,直接命人将其關進牢中。童妃對錦衣衛馮可宗道“吾在尉氏縣遇上,即至店中叩首,上手扶起,攜置懷中。且雲‘我伴無人,李妃不知所在,汝貌好,在此事我’。從之居四十餘日,聞流寇寝近,上攜我南走。至許州,遇太妃,悲喜交集。州官聞之,給公館及給養。居八月,養一子,彌月即死,時已有内相随侍矣。及李賊破京,地方難容,上又走。中途遇土賊折散。”馮可宗将童妃這一番話細細寫明上奏,朱由菘一見,臉色登時通紅,将奏本扔到地上,怒道“吾不認得妖婦,速速嚴訊!”不久,這個童妃便死于獄中。這三個案子其實沒那麼複雜,完全稱不上什麼疑案難案,每一個案子都有人證物證,推究出他的真相不是那麼費勁。抛開表象看本質,這三個案子就一個目的,搞臭朱由菘!大悲案的發生是想告訴世人,福王不如潞王賢德,應該讓位于潞王;童妃案的發生是想告訴世人,福王無德、好淫;假太子案是想告訴世人,福王得位不正,大明還有皇子在世間。結論是什麼呢?就是有人導演了這三出鬧劇,以攪亂朝局,然後渾水摸魚求得其利益!誰最可能是幕後推手?,當時朝廷之上主要是馬士英和東林黨人之争。馬士英一派絕對不會導演這種鬧劇,因為朱由菘是他所立,和他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隻能是東林黨!此時的東林黨人早沒了前輩的志向與風骨,不過空頂着一個東林黨的名聲罷了。隻是這鬧劇導演的太拙劣,單以“假太子案”來看,就沒有想過時任大學士王铎教了太子三年書,能不認識真太子麼!或許他們要的隻是把水攪渾就足矣!問題的可怕之處在于,通過這三案,不難發現弘光朝廷沒有了信譽,沒有了一個朝廷應該具有的威信,無論這個朝廷發布出來什麼東西,沒有人去相信他,即便是真的,也沒有人願相信!商鞅變法之初,在城門外立一木杆,号令百姓道,有将此杆扛至指定位置者,賞五十金。五十金在當時不是小數目,不是扛一根木杆就能掙來的,于是,一時間諸百姓面面相觑,隻是無人去扛。後來有一個人抱着試試看的想法扛了,果然得到了五十金,于是,國中百姓認為官家令出必行!商鞅為什麼要搞這一手?就是為了要取信于民!無論哪一朝哪一代,失信于民之時就是它滅亡之始!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鲸落在深海 長公主她不對勁 我綁定了生活系統 城外有城 有情人 嫁給殘疾戰王後掃盡天下财 彭格列馬甲入學高專的正确姿勢 你是神明的饋贈 庶女也逍遙 教授家的小可愛 她與男魅妖結為道侶 人間何處不歡喜 我才沒有想你 甜鹿撞心頭 合同制戀愛 團扇家族使命必達 浴火雀靈 原來可以這樣愛 愛情來襲請接招 家電人生【兩部】